案例分析“分数基本性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与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
油田第五小学 常丽霞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案”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它体现出一种观念的创新,注重以人为本,它是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强调教学应关注学生认识感受与成长,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学才能收获最大。
“学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学案”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实验感知、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而设计的。
二、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的创新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具准备:纸条、彩笔、方块若干等学具。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引出猜想。
师讲《西游记》师徒四人分饼的故事。
师问:孙悟空分到了一只饼的,沙僧分到了一只饼的,猪八戒分到了一只饼的,师父分得公平吗?他们分到的饼一样多吗?
(学生猜想,初步说出各自的验证方法)
二、利用学案,合作探索。
(出示学案,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学案:1、、、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数的大小才能不变?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你能创造出与的分数。
……
1、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
师:这三个分数大小一样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验证的情况?
组1: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我们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是,我们再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用表示,我们再把圆片的、、叠起来是一样大的,所以这三个分数是一样大的。
组2:我们把同样长短的三根长方形的纸条折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标出来是,我们把同样长的另一根长方形纸条平均折成8份,把其中的两份用彩笔标出来是,我们再把同样长的第三根纸条平均分成12份,把其中的3份用彩笔标出来是,我们再把这三根彩色纸条加以比较,发现它们一样长,所以我们说这三个分数一样大。
组3:我们组把24个小正方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个,就是;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个,就是;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个,就是。所以这三个分数相等。
组4:我组与他们的验证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是计算的: =1÷4=0.25;=2÷8=0.25; =3÷8=0.25。三个分数都等于0.25,所以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
2、组织讨论,总结归纳。
师:既然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三人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分饼图。)
(1)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4)学生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创造分数。
学生创造出与的分数。(交流并说出自己的创造方法。)
应用性质,巩固新知。
(出示同步练案)
1、填空。
2、火眼金睛判对错。
3、创造大比拼。
4、自主练习题。
四、总结全课。
……
案例分析:
1、用“学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必须深入研究学法,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而设计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点就放在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上。并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