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汉语修辞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设问
D.标点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拟人
B.通感
C.比喻
D.夸张
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手法的是:
A.红花还需绿叶扶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他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
D.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对偶
B.比拟
C.反问
D.设问
5.下列哪一项是排比句?
A.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人们笑了
C.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D.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空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反问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语的是:
A.他真是个“聪明人”
B.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D.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B.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D.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
B.反问
C.比喻
D.排比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修辞手法的三大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比喻的定义及其作用。
2.简述排比的定义及其作用。
3.简述拟人的定义及其作用。
4.简述借代的定义及其作用。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具体例子,论述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B
7.A
8.A
9.A
10.A
二、填空题
1.修辞格、修辞方式、修辞技巧
2.比喻
3.对比
4.对偶
5.对偶
6.拟人
7.夸张
8.反问
9.比喻
10.比喻
三、简答题
1.比喻的定义及其作用:
定义: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便于理解和记忆。
2.排比的定义及其作用:
定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节奏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表达更有力,条理更清晰。
3.拟人的定义及其作用:
定义: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增强感染力。
4.借代的定义及其作用:
定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变化,增强表达效果。
四、分析题
1.分析句子“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修辞手法:比喻
效果:将长城比作巨龙,形象地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蜿蜒曲折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分析句子“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修辞手法:拟人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