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探寻新航路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docx
5.15探寻新航路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探寻新航路”为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课堂讲解、总结反馈。
首先,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详细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包括航海技术的进步、探险家的贡献以及各国之间的竞争。最后,分析新航路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并总结反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发展脉络。
3.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历史背景。
②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包括重要的航海家及其贡献。
③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改变。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新航路开辟背后的经济动力,如香料贸易、黄金掠夺等对欧洲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②分析不同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贸易格局的重新塑造,以及其对全球化的初步推动作用。
③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具体表现,如物种交换、文化交流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首先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就相关事件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设计模拟航海家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模拟探险家的决策过程,通过这一活动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困难和挑战。
3.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地图、航海日志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航海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幅图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吗?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顾旧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思考与今天内容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动机、技术条件、国家政策等;介绍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如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贡献。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洲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绘制一张新航路地图,标明重要的航线和航海家。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善地图。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现代全球化的启示。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要求结合课堂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对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后取得以下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能够记住重要航海家的名字及其贡献。
-学生能够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
-学生通过绘制新航路地图,提升了空间认知能力和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
3.思想观念方面:
-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学生能够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理解全球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变迁的尊重态度,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4.实践应用方面: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全球化现象。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现代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历史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探寻新航路”的设计和实施,让我对如何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航海家,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对新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