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设计 4.4升华和凝华.doc

发布:2019-11-26约1.6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名称:升华和凝华 年级学科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粤沪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实验激趣,引入新课 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入课题。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固体清香剂、樟脑丸(或卫生球),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尝试解释“人造雪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4、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0摄氏度以下,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 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引入课题。 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 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 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六、教学板书 升华和凝华 升华:固态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变为液态。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