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世界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一览
板块 考点 世界观(认识、想法……依据、理由) 方法论(做法、措施、建议) 实际应用 复习注意
辩
证
唯
物
论 1.辩证唯物论(一级考点) (含2、3、4) 含(2、3、4) 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
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考虑市场实际
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海南各地实际、利用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行决策;建设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决策…… 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③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级考点) (1)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摈弃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级考点)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意识能动作用(二级考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三级考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的客观规律,依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三级考点)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必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处理好与主观因素的关系,要积累正确的主观的因素,克服错误的主观因素。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取得的。③自主创新的过程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不同而变化。
辩
证
认
识
论 1.辩证认识论(一级考点) 含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级考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