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范畴 标题 世界观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辩证唯物论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
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 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就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
②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取得的。
③自主创新的过程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不同而变化。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美好生活
范畴 标题 世界观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对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认识获得的途径。
②一种认识不能作为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即使是科学的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真理 真理的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伟大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有真理。
②谬误是往往正确的先导。人们犯错误,通过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就会得到正确的认识。
③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在无限发展,因而其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想对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主观条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