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伶仃洋东侧海域深圳东海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海砂开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二:
《珠江口伶仃洋东侧海域深圳市东海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海砂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拟申请采砂海域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具体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矾石水道西侧海区。拟申请采砂海区东侧为深圳市宝安区,西侧为伶仃水道,南邻伶仃洋中部浅滩。区域内砂源总存贮量为945万m3,评估基础储量分别约为567万m3。本项目海砂开采使用2艘采砂能力150m3/h的射流式采砂船进行连续采砂作业,每天工作时间20小时,采砂强度为6000m3/d;初步确定其每个月可作业天数为20天,开采期限按240天计算,年采砂强度144万m3。配备2艘舱容为1000 m3
每艘采砂船泥质排放源强为11.03kg/s,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采砂后采砂区的海床塌陷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床边坡稳定的影响;海床变化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采砂作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砂作业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以及采砂作业对通航环境的影响等。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水动力现状调查与评价
该海域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汐系数介于1.21-1.24之间,平均潮差为1.37m,最大潮差为3.37m。潮流与潮汐相似,同为不规则半日潮流,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潮流类型为往复流,涨、落潮水流近似南北向;大濠岛以外海域,水面开阔,涨、落潮水流呈旋转流特征。潮段平均流速,内伶仃岛以北(上段)海域是落潮大于涨潮,内伶仃岛以南(下段)海域基本是涨潮大于落潮。。全年最大浪的浪向为ESE;全年次最大浪的浪向为SW;全年常浪向为S,出现率为16.50%;全年次常浪向为N,出现率为14.16%。径流主要通过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汇入伶仃洋,约占珠江入海径流总量的53.4%以上,约为1742亿m3/a。海域泥沙主要为径流悬沙,该水域即本工程海域水体年平均含沙量一般小于0.1kg/m3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拟申请采砂区位于伶仃洋中部浅滩,水深介于5.1~5.6m
水质状况
丰水期该海域COD、硫化物、磷酸盐和重金属铜、铅、镉、总汞可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6.1-1997)中的第二类标准,pH、DO、无机氮、石油类和重金属锌均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0%、17%、86%、90%、2%,pH、无机氮和石油类不仅超标率高。枯水期调查海区海水中的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汞、镉、铅和铜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要求;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超标率均为100%;锌的超标率为5%;石油类的超标率为13%。
综合丰水期与枯水期的评价结果,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大。由于调查海区位于珠江口海域,海域中的污染物80%来自于陆源排污,且调查站位大部分位于排污口附近。这表明,造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污染物的输入。此外,丰水期DO和pH超标也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丰水期间受上游下泄径流影响,水体盐度较低,而监测方法是采用海水水质的实验方法,造成水质评价因子中DO和pH值的标准指数过高而引起的超标。
沉积物状况
沉积物样品除了石油类、镉、汞达到一类标准外,其它调查因子均出现超标。金属铜超标最严重,超标率为85%,最大指数2.334;锌超标率46%,最大指数1.701;有机质超标率31%,最大指数1.115;铅超标率8%,最大指数1.44。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受到不同程度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
生物状况
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
丰水期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0~11.15mg·m-3,平均值为5.04mg·m-3,总体而言,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值较高。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33.15~217.77 mgC/m2/d,平均值为101.60 mgC/m2/d。
枯水期涨潮时叶绿素含量变化于(0.95~5.07) mg/m3,平均值为2.45mg/m3;落潮时叶绿素含量变化于(0.46~7.67)mg/m3,平均值为3.05mg/m3;调查海区涨潮时初级生产力变化于31.11mg·C/(m2·d)~164.29mg·C /(m2·d)之间,平均为91.20mg·C /(m2·d);落潮时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变化于40.10mg·C /(m2·d)~293.72mg·C/(m2·d)之间,平均为129.16mg·C /(m2·d)。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方面,丰水期经鉴定共有73属82种,以硅藻出现的种类最多。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微小平裂藻和中肋骨条藻。变异直链藻优势地位最为突出。浮游植物生物量范围为24.40×104~825.5×104 cell·m-3,平均为228.3 ×104 cell·m-3。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5~4.15,平均为3.12,属于多样性较好水平。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28~0.8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