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珠江口9397水质分析..doc

发布:2017-01-19约4.2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珠江口93-97(洪季加99、00、01年)水质沿程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及分析报告 05环境科学张恒 研究区域与目的 本报告的研究区域主要为上图所示的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所指的沿程水质变化是指沿测点N1101、N1102、N1103、N1106、N1108、N1109、N1110、N1201共八个点所代表的西槽区分析各水质要素及污染物的从黄埔到珠江口外这段距离中的变化趋势。 水质要素沿程变化趋势及结果分析 数据预处理:由于沿程变化涉及洪枯平三季,特别是洪季的分层水体性质和枯季的水体强烈混合相差较大,所以为了让不同季节的水质分析结果具可比性,对表层和底层数据进行平均,也就是不会进行表底层的沿程分析。对于一些不同季节水质要素浓度差异不大的数据,采用不同季节统一值域,而不同季节差异大的,就用不同的值域。 COD年内及年际沿程变化 COD的年际变化洪枯平三季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口门向外海逐步递减。在其中,平季COD的沿程变化最为平缓,沿程的浓度基本上是减少,没有增加,出口门的COD浓度为9396959497,96的浓度值也93比较接近,这可能是实际情况,也可能是测量误差的问题,总之,相比之下,平水期的COD出口门浓度从93年开始是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洪季COD的出口门浓度明显比平水期要小,平水期的出口门浓度在1.5-3mg/l之间,而在洪季COD的出口门浓度为1.5-2.5mg/l之间,且洪季的COD浓度从口门向外海并不是单纯的递减,中途变化相当大,特别是93、96、97三年,明显在N1103和N1106有外部的COD源补充;在枯季,COD从口门向外海的变化范围是最大的,最明显的是93年,从口门的4.5mg/l一直减小到外海的0.42mg/l。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COD在枯季的出口门浓度同样表现出从93年往97年递减的趋势(个别年份或许有轻微反弹)。我们还可以从图中看出的是,在年内,COD在洪季的变化无论是在口门还是在河口湾中都比较剧烈,各年的沿程变化线在河口湾中部的站点交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可能是由于水动力条件主要是由潮汐所控制,径流量少,水动力条件不复杂,所以各年从河口到外海的变化曲线较为清晰。 NO3-N年内及年际沿程变化 NO3-N的年内变化为黄埔及口门处的浓度为洪季平水期枯季,这表明NO3-N在年内口门处的通量是洪季平水期枯季。除了个别年份外,NO3-N从口门到外海的变化趋势基本是逐渐减小,其实以枯季最为明显,沿程基本上都在减小,且都是除了在出外海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外,在河口湾内各年的变化都可以分辨出来,这表明在枯季对NO3-N的各种生化反应比较单一。NO3-N在枯季的口门处的值出现9697939495,从这里看出,枯季口门处NO3-N的量从93-95递减,但到96年又增加,到97又变减小,呈现波动的过程;洪水期口门处的959996939497,这表明在洪水期,NO3-N的通量还是有一个历年增加的趋势,当然,94、97年的减小也是一种波动,但其在量值上也93年的差别不大;平水期,NO3-N在口门的变化趋势与洪季及枯季都有较大的不同,表现为除96年外,93年要比任何一年的浓度要大。在这里,还要另外补充两点,一个是在NO3-N沿程变化中,河口湾中源的问题。从上面三个93-97的NO3-N沿程变化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站点N1108上,无论是洪季、平季还是枯季,在93-97年都表现出有NO3-N的源的作用,其中在洪季时这种作用最强,在94年洪季N1108点的NO3-N浓度甚至达到了2150ug/l。而这一个点的位置比较靠近伶仃洋的湾口,也与许多研究珠江口锋面的论文中所提到的冲淡锋的位置比较接近,到底这一NO3-N的源的现象是不是和锋的现象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点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一般我们认为,在洪季时,由于径流量大,营养盐和各种生源要素的浓度也应该增大,到平季和枯季就减少,而实际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就以93-97年各年洪、枯、平的NO3-N变化为例来说明问题。 从以上五个图我们可以看出,93、94、95三年的NO3-N浓度在出口门后都是洪季平季枯季。在93、94年,洪季、平季及枯季的口门浓度都是较小的,除93年平季达到1000ug/l之外,其它都是在500-600ug/l之间,到95年,口门处的NO3-N真正变成了洪季平季枯季,但到96、97年就反过来,变为枯季平季洪季或平季枯季洪季,这说明伶仃洋口门处的NO3-N变化比较复杂,并不一定与流量及季节相关。 NO2-N年内及年际沿程变化 NO2-N的性质由于不稳定,在溶解氧作用下很容易就氧化成NO3-N,所以NO2-N的浓度在数量上要比NO3-N低得多。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