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济南三模)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① 调节垄断行业过高收入 ② 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 ③ 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④ 提高最低工资,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A *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国的 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 (分配政策) (分配原则) 税收: 财政: 财政的巨大作用 财政收入与支出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措施。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 分配 决 定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分配制度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 定 决 定 决 定 决 定 考点二、及其作用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点】 存在性质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承包土地经营所得都属于按劳分配。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 3、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意义(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2011湖南模拟)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①农民承包土所得的收入 ②个体劳动所得 ③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④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含义: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内容: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