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开18春学期(1709、1803)《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满分-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 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谁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A.达尔文
B.严复
C.赫胥黎
D.斯宾塞
正确答案 :D2.古代法律最发达的地方是:
A.罗马
B.希腊
C.印度
D.中国
正确答案 :A
3.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和而不融—因时选择—循环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
A.彼此对立
B.互相融合
C.此生彼克
D.水火不容
正确答案 :C
4.五四时期,胡适等人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对阅读格律诗,提倡阅读白话诗
B.不准阅读格律诗,只准阅读白话诗
C.不准写作格律诗,只准写作白话诗
D.反对写作格律诗,提倡写作白话诗
正确答案 :D
5.在语言文字最关键的四个方面中,最最关键的是:
A.语音
B.字形
C.语法
D.语义
6.中国哲学与()同源。
A.智行性科学
B.道德伦理
C.宗教艺术
D.文学艺术
7.1978年3月,吕叔湘对我国中小学语言提出的问题不包括:
A.难
B.少
C.慢
D.差
8.关于中国皇子的学业,哪一项黑格尔没有提到:
A.皇帝亲自监督
B.每年接受考核
C.考核情况张榜公布
D.考核通不过要受严厉惩罚
9.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
A.言语和语言
B.能指和所指
C.任意性和必然性
D.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文化上被同化的表现:
A.说汉话
B.写汉字
C.和汉族通婚
D.参加科举考试
11.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文化衰落的时候,西方文化会:
A.衰落
B.兴盛
C.灭亡
D.都有可能
12.牟中山认为,儒家学说是()之学,道家学说是()之学,佛家学说是()之学。
A.玄理 空理 性理
B.空理 玄理 性理
C.性理 玄理 空理
D.性理 空理 玄理
13.语言习得机制是谁提出来的:
A.萨丕尔
B.鲍阿斯
C.索绪尔
D.乔姆斯基
14.中国语音:
A.为闭音节
B.为多音节
C.每字有韵调
D.音义象构性弱
15.汉字的形状和客观物质世界:
A.无关
B.有必然联系
C.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D.关系有待考证
16.哪一项不是降低道德文化的措施:
A.增强武化
B.强调个人主义
C.强调仁义
D.发展工业
17.象数之学根于足数则(),增数则(),减数则(),尽数则()。
A.长 衰 生 亡
B.亡 长 衰 生
C.衰 长 亡 生
D.生 长 衰 亡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
A.干支纪年
B.天文纪年
C.公元纪年
D.黄帝纪年
19.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和中华文化本身的发展有某种程度的()关系。
A.正向
B.反向
C.对应
D.没有关系
20.中国哲学()占上风,西方哲学()占上风。
A.一元论 二元论
B.一元论 多元论
C.多元论 二元论
D.多元论 一元论
21.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的关系用图形表示是:
A.梭形
B.抛物线
C.U形
D.倒U形
22.不同的()结构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思维结构。
A.语音
B.字形
C.语法
D.语义
23.中国封建社会分封的诸侯与天子任命的郡县领导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A.可以世袭
B.上天赋权
C.随时罢免
D.权力较小
24.尼采指出,中国哲学是()的人生哲学。
A.安宁而快乐
B.悲哀而忧伤
C.深沉而沉思
D.积极而乐观
25.中国地形的特点是:
A.四通八达
B.水陆两便
C.隔绝机制
D.开放机制
26.中国语法有:
A.时态
B.语态
C.前缀
D.语序
27.中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西方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人 物
B.物 人
C.人 思想
D.思想 物
28.西方诗歌的特点是:
A.一韵到底
B.从不押韵
C.频频换韵
D.押两到三个韵
29.赫胥黎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的关系是:
A.一致的
B.想通的
C.对立的
D.无关的
30.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都要从研究什么入手:
A.民族精神
B.文化名人
C.语言文字
D.民族建筑
31.格律诗也有自己的盛行周期,其中唐朝最盛行的是:
A.三言诗
B.四言诗
C.五言诗
D.杂言诗
32.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哲学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其中中国人比较看重对()的看法。
A.人生
B.价值
C.内心
D.外部世界
33.西方哲学与()同源。
A.宗教
B.文学
C.科学
D.政治
34.下列哪项体现了审美递增规律:
A.吃面包越吃越不想吃
B.脏话说多了就没有感觉了
C.过了热恋时期没有当初的激情
D.熟能生巧
3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
A.主因 次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