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
1
DB36/XXXXX—XXXX
卷曲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卷曲形绿茶的鲜叶原料、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卷曲形绿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14456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33915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3术语和定义
GB/T20014.12、GB/T14456、GB/T30375、GB/T31748、GB/T32744、GB/T33915界定的以
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卷曲形绿茶curl-shapedgreentea
以中小叶种茶树的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整形、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卷曲形绿茶。
3.2
炒二青first-steproasting
卷曲形绿茶初步成形工序之一,散失揉捻叶部分水分。
3.3
2
DB36/XXXXX—XXXX
整形trimming
卷曲形绿茶利用滚炒成形和固形工序,散失水分。
4鲜叶质量
4.1基本要求
4.1.1符合GB/T31748相关要求。
4.1.2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含鳞片、鱼叶、单片,没有机械损伤、红变或劣变。
4.2鲜叶要求
卷曲形绿茶鲜叶原料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各级鲜叶芽叶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鲜叶原料分级指标
等级
指标要求
特级
单芽占90%以上,芽叶匀齐
一级
单芽占60%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占40%以下,较匀齐
二级
一芽二叶初展,较匀齐
4.3鲜叶盛装
使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竹制或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盛器盛装;不得紧压,防止损伤、发热、红变、劣变。
4.4鲜叶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
4.5鲜叶管理
为保持鲜叶的新鲜度,鲜叶采摘后及时送到加工厂,防止出现鲜叶劣变。
5加工场所要求
应符合GB/T32744的相关规定。
6加工工艺技术要求
6.1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整形→干燥→提香→成品。
6.2摊放
6.2.1鲜叶进厂后及时摊放,摊放使用竹匾、摊青机、摊青槽等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专用工具。
6.2.2摊放场地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
6.2.3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等级鲜叶分开摊放。
3
DB36/XXXXX—XXXX
6.2.4雨(露)水叶与晴天叶分开摊放。
6.2.5摊青厚度、时间和程度参考表2要求。
表2鲜叶摊放指标
鲜叶等级
摊放厚度
摊放时间
摊放程度
特级
1.0cm~2.0cm
8h以内
含水率60%~65%
一级
2.0cm~3.0cm
6h以内
含水率65%~68%
二级
3.0cm~5.0cm
4h以内
含水率68%~70%
6.2.6摊青时尽量抖散摊平使芽叶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均匀。
6.2.7摊放过程中适当翻叶透气散热,应轻翻、翻匀,避免鲜叶机械损伤。
6.2.8摊青以芽叶萎缩、叶质变软、色泽由鲜绿转暗绿、青草气减退、清香显露为适度。
6.3杀青
6.3.1采用滚筒杀青机或热风杀青机等机械,或采用手工杀青。
6.3.2杀青温度、投叶量、时间等参数根据机械性能指标,经校准后确定。
6.3.3以6CST-40型滚筒杀青机为例,筒体设定温度为420℃~460℃,投叶量20kg/h~30kg/h,杀青时间60s~80s。手工杀青使用电炒锅,锅温320℃~360℃,投叶量0.3kg/锅~0.5kg/锅,时间120s~150s。
6.3.4杀青以手握稍有刺手感,青气散失,清香初显,鲜叶叶色失活转暗绿、梗折而不断为适度,杀青叶含水量50%~55%。
6.4摊凉回潮
杀青叶及时摊凉、散热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