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5~9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微生物群的生长的研究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
分批培养是讲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溶解氧,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有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停滞期
特点:(1)代谢活跃,个体体积重量增大;(2)不立即进行分裂增殖,数量不变,甚至变少。
缩短或消除停滞期的方法:(1)采用处于高效菌群对数期的菌种;(2)增大接种量;(3)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介质和条件一致。
-对数期
特点:(1)繁殖速度最大;(2)平均代时最短;(3)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
-静止期
特点:(1)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代谢毒物增多;(2)死亡率=出生率。
-衰亡期
特点:死亡率出生率(相当于内源呼吸阶段)
连续培养
定义:是细胞培养对数期后,以一定速率流入新鲜培养基,并利用溢流方式等流出培养物,使容器内培养物或细菌达到动态平衡。微生物生长维持在某一对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
-恒浊连续培养(细菌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恒浊连续培养是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恒化连续培养(使细菌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生长繁殖)
恒化连续培养是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
2、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应用
-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
-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有机物含量低的污水,利用内源呼吸阶段(衰亡期)的微生物。
-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
(1)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虽然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能大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2)对数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细胞表面的黏液层和荚膜尚未形成,不易自行凝聚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致使出水水质差。
3、微生物群的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测定微生物总数(1)计数器直接计数(血球计数板或计数框);(2)电子计数器计数(用于较大的微生物);(3)染色涂片计数;(4)比浊法测定细菌悬浮液细胞数(用于观察和控制微生物的消长曲线)
-测定活细菌数(1)稀释培养技术(主要适用于只能进行液体培养的微生物);(2)过滤计数(对于含菌量少的水样);(3)菌落计数(平板菌落计数应用最广泛)。
-计算生长量(1)测细胞干重;(2)测细胞含氮量确定细胞浓度;(3)测定DNA算出细菌浓度;(4)生理指标法。
4、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适宜温度
-温度(影响酶活性、细胞质的流动性、物质流动性)
根据温度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超嗜热菌。
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适宜温度在30度左右。
5、不同微生物所要求的pH值范围
-细菌和放线菌一般要求中性和偏碱性。
-酵母菌和霉菌要求在酸性和偏酸性环境中生活,最适pH范围在5~6。
6、污水生物处理的pH值范围
-净化污水的微生物适应pH的能力较强,曝气池中pH维持在6.5~8.5均可。
-在废水和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通常应控制pH为6.6~7.6,最好在6.8~7.2。
7、氧与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的关系
-好氧微生物
必须在有氧气的环境下生存,没有氧气就会死亡厌氧微生物
必须在无氧气的环境下生存,厌氧生物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兼性厌氧生物,当暴露于有氧气的环境之下,厌氧生物会死亡。
兼性厌氧生物
可以在有氧的环境中,利用当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但当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它们部份会进行发酵,而部份则进行无氧呼吸。b 化学诱变:使用最多的是烷化剂。c 复合处理及其协同效应。d 定向培育和驯化。
3、基因重组的几种手段
(1)杂交;(2)转化;(3)转导。
4、分子遗传学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遗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着预见性,精确性,严密性。
质粒育种:质粒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利用质粒的遗传性状,可利用质粒培育优良菌种。如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解烷抗汞质粒菌的构建,脱色工程菌的构建,Q5T工程菌。
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了分解多种有毒物质的新型菌种。若采用这种多功能的超级细菌可望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的效果。如,除草剂2,4-D是一种致癌物质。美国现今已将2,4-D的基因片段组建到质粒上,姜质粒转移到快速生长的受体菌体内构建成高效降解2,4-D的功能菌施入土壤中,从而降低2,4-D的累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