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概念简介 - 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DF

发布:2017-07-31约3.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4 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概念簡介 三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與 日本real-time地震情報利用協議會 交流合作 台灣地震分布立體圖 地震減災簡述 地震時有所謂的「P波」與「S波」 「P波」可被儀器測到,但人體卻感應不到;南 亞大地震發生前,大象們比我們先感受到「P波」 所以能預做準備。 「S波」則是包括人體皆能感應到的震動,即 實震。 目前,鄰近國家如日本正在利用「P波」與「S 波」的時間差(幾秒到幾十秒之間)來自救與減災, 稱之為”緊急地震速報”。 所以地震發生時,儀器可以先測到「P波」,然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科所 後立刻發出警訊,人們可善用時間差與自動化採取 緊急自救措施,而當「S波」到來時再去採取自救 台灣1973年至1990年規模大於4.0以上地震 措施已為時已晚。 震源立體投影,可明顯看出隱沒帶的位置。 緊急地震速報示意圖 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 1.西部地震帶:自台北南方經台中至台南,寬約 80km,大致與島軸平行。地震次數較少但餘震較 頻繁,持續時間較短,範圍廣大災情較重,震源淺(約 10餘km),地殼變動激烈。 2.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東北海底向南南西延 伸,經花蓮到台東一直到呂宋島。此帶北端宜蘭與 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連,南端 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此帶成近似弧形朝向太 平洋,亦和台灣本島相平行,寬130km,特徵為地震 次數多,通常震源較西部者為深。 3.東北部地震帶:此帶自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 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屬淺層震源活動 帶。 台灣地板構造及陸弧碰撞的立體示意圖(根據安吉利爾· 中央研究院地科所提供) #資料來源:變臉的大地 20 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概念簡介 64 圖例說明 此例是以南投附近為震源做的震度假設,為緊 急地震速報和地震波到達時間的想像圖。從最靠 近震源地的觀測點測到P波後,約4秒後可提供地震 情報給相關機關。 域 區 壞 破 設 假 底圖資料來源為中央地質調查所 活用緊急地震速報範疇之研究與開發概念圖 資料來源:日本real-time地震情報利用協議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