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年统计学复习题.pdf

发布:2020-10-15约3.93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 年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或基本单位。 3.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4.统计设计: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 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 5.统计调查: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向社会实际搜 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 6.经常性调查:随着被调查对象的连续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 7.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可以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 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8.是非标志:只表现为“是”与“否”或“有”与“无”两种属性的品质标志,又叫交替标 志。 9.抽样误差: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的未知的真实总体参数之差。 10.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样本指标的标准,反映抽样误差的一种水平。 11.必要样本容量:是只既能够满足抽样推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又不会造成浪费的样 本单位数目。 12.相关关系:指变量间存在的一种不严格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13.时点数列:时间数列上的每个总量指标数值都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所达到的绝对数水平 值时,这种数列为时点数列。 14.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 平均数。 15.统计指数: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综合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 变动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 16.个体指数:反映某一单项事物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17.同度量因素:在编制综合指数时,把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或相比的媒介 因素。 18.综合指数: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综合总量指标的对比计算的总指数。 19、指数体系:从狭义上说是指由不仅在意义上具有联系,而且在数量上具有一定对等关系 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20、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 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1、统计: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特征及规律的科学方法,有3 层含义,及统计工作、统计 资料、统计学。 22、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 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23、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学的分类和汇 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 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24、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 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5、分类数列: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26、统计表:以表格来表现统计数据资料的一种形式。 27、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28、相对指标: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应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 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29、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 况。 30、变异指标: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 31、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 32、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33、时间序列: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生的一系列同类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后形成的数列 34、发展水平: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 35、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 36、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 果。 37、增长速度: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38、总指数:综合说明不能同度量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39、因素分析法:利用指数体系以数量上分析复杂现象总动态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 影响绝对效果。 二、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 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 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 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