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
(一)西部开发支持政策不断细化落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制定分工落实方案和实施意见,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努力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文件颁布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工程和项目继续实行较高的投资补助标准,对“三农”、社会事业等部分公益性项目取消了县级配套。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3006亿元,占全国的48.6%,同比增长37.5%,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415亿元。继续安排新开工22项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总投资2079亿元。下达用地计划指标146万亩,切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2011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99619亿元,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9489亿元,增长29.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820亿元,增长37.4%;地方财政支出27394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45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实现进出口总额1840亿美元,增长4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6万亿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增长1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8159元、5247元,增长14.9%、18.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
(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18.3%和11.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2:35。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4亿吨,天然气储量7200亿立方米。石化产业优化升级稳步推进,支持西北地区通过改扩建提高原油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支持西南地区依托中缅原油管道新建炼油项目。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和煤炭深加工综合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核准新增煤矿生产能力8210万吨/年,核准新增火电装机79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开工建设澜沧江糯扎渡、金沙江阿海等7个大中型水电项目,新增水电装机952万千瓦;甘肃酒泉大型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等建成投产,西藏10万千瓦光伏电站投入运营。资源加工产业调整步伐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7297亿元,增长53.1%,重庆、四川信息通讯设备制造和陕西高端装备制造等已经成长为本地区支柱产业。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629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70亿美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发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综合交通路网不断完善。铁路新线建成运营1059公里,增建二线130公里,太原至中卫(银川)、张家口至集宁等铁路建成通车。成都至重庆、长沙至昆明、大同至西安、西安至宝鸡等客运专线以及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项目进展顺利。安排公路建设中央投资1312亿元,占全国的57.8%,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5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03公里。民航运输发展迅速,阿尔山等4个支线机场建成投运,内蒙古阿拉善盟获批开展通勤航空试点。长江、西江水运通道及广西沿海港口建设加快推进。
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等一批水利发展专项规划相继获批实施。全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326亿元,占全国的47.8%。国家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水土保持等工程的补助标准提高到80%。西藏旁多等重点水利枢纽实现截流,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中哈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开工建设。
能源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凤凰—吐鲁番—哈密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建成投运。甘肃庆阳石化成品油外输和新疆吉木乃输气管道项目获准开工。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取得新进展。
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安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765万亩,基本口粮田建设802万亩,特色农业种植494万亩,实施生态移民16万人,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96万人次。退牧还草工程稳步推进,《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印发实施,安排围栏建设6700万亩,退化草原补播2188万亩,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56万亩。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指导意见》印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