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模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 - 192 模 具 學 簡易熱處理運用: 現代化鍛造設備中,在沖床後設置有鍛造淬火設備或鍛造恆溫正常化裝置,或者是非調質鋼用冷卻輸送帶等。 利用鍛造後餘熱進行熱處理的話,成本可期望大為降低,因此在設計的階段,包含材料選用,必須積極推動採用這樣的熱處理。 【 5-51 】 鍛造模具 5-4 5 - 193 模 具 學 材料選擇: 巧妙運用材料特性常可大大節省成本。 最近由於製鋼技術或軋延技術改良有很大的進步,可以生產特別小批量的需求。 對於適用於零件的材料選用也應加以考量。 【 5-51 】 鍛造模具 5-4 5 - 194 模 具 學 兼顧機械加工設計: 軸類零件的情形,通常設有機械加工用驅動凸緣,對不規則形狀零件附有加工用的抓臂或標示用部份。 還有冷鍛件切削性問題,為了使切屑分段掉落,在冷鍛件本體上做出具有斷屑槽功能的凹凸。 【 5-51 】 鍛造模具 5-4 5 - 196 模 具 學 定義: 精密下料是利用特殊設計沖模,在三動式沖床上進行下料或沖孔加工使工件剪斷面全部皆為材料塑性流動所產生光澤表面者,精密下料成品其強度比一般沖模下料成品,高出許多,是目前相當重要塑性加工法。 【 5-52 】 精密下料模具 5-5 5 - 196 模 具 學 現象: 模輥現象改善: 以V型環之設計,其模輥高度可以減少一半,斷面十分平整。 避免撕裂面形成: 沖頭間隙很小,約為0.5%板厚,加工時沖頭僅至下模平面而不可進入模穴,成品很精密而無毛邊。 【 5-52 】 精密下料模具 5-5 5 - 160 模 具 學 用鍛造成形出概略形狀後,為了厚度的一致或賦予凹凸不平為目而做壓印加工。 加工中不會產生材料大流動,但加壓的壓力會升高,因此要設法僅對必要部分進行加壓,並設計材料的逃溢口。 周邊的壓印加工,如硬幣文字的浮出。熱間做齒形鍛造後的斜齒輪,提升其精密度及表面粗糙度,對齒面做壓印加工。 【 5-38 】 鍛造模具 5-4 5 - 161 模 具 學 鍛造矯正目的是要做形狀修正及提升平面度、真直度和直角度。 軸類彎曲: 一個是用消除應變的沖床做矯正的方法;自動應變消除機是將工件一邊旋轉,量測其彎曲量再做加壓。 利用矯正模來防止軸彎曲,在擠製模具後加入矯正模具,可以在擠製的同時,亦做彎曲矯正,對長尺寸軸件經常使用矯正加工。 【 5-39 】 鍛造模具 5-4 5 - 162 模 具 學 生產線再由這些對應製程所需各種機械或裝置構成。 鍛造或者多段成形以及某些製程內部細節,是由幾個鍛造加工作業所構成。 鍛造的製程也不過是全製程中的小部分。 鍛造製程準備素材也好,對鍛造件做後加工、後處理及檢查也好,都投入相當多製程。 【 5-39 】 鍛造模具 5-4 5 - 163 模 具 學 縱向系統: 將鍛造為主軸的生產製程視為一個系統來看時,對此系統的分析或統合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流動於各製程間被加工材料的形態視為要素,而各要素間連接的製程名稱以下標線來表示。 為了與下一項所說明之橫向系統做比較,本系統就稱為縱向系統。 【 5-40 】 鍛造模具 5-4 5 - 164 圖5.54 一般使用沖床之鍛造生產製程 模 具 學 【 5-40 】 5 - 165 圖5.55 多段成形壓床冷溫鍛之生產製程 模 具 學 【 5-40 】 5 - 166 模 具 學 製程上有關或未來應具備的軟體的名稱用大括號表示出來。 製程的計劃與設計,當然是依據最終成品圖面,材質以及幾何學性質做為目標來進行。 決定大方針就是原本的鍛造製程所應涵蓋的範圍。 在鍛造機械的前面或機械內部,把棒、線或板材加以剪斷,當做素材開始是常有做法。 【 5-41 】 鍛造模具 5-4 5 - 167 圖5.56 材料形態變化表示鍛造生產線縱向系統 模 具 學 【 5-41 】 5 - 168 模 具 學 決定鍛造製程起始點的同時,也要決定其結束點。僅由鍛造作業或其他塑性加工就得到目標鍛造件,也就是說只做完全成品形狀的淨形鍛造作業是可能。 幾乎所有螺栓或小螺絲都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 5-42 】 鍛造模具 5-4 5 - 169 圖5.57 鍛造及切削製程比例與總成本關係圖 模 具 學 【 5-42 】 5 - 170 模 具 學 橫向系統: 構成橫向系統機械,金屬模和潤滑劑要素,此系統連結素材或預備成形品與鍛造品鍛造製程。 橫向系統分別屬於各自的縱向硬軟體系統。 【 5-43 】 鍛造模具 5-4 5 - 171 模 具 學 材料與由此材料做成胚料的品質都會遺傳到鍛造件中,尤其是在不做最後去除加工的鍛造製程中,不止胚料的體積、表面缺陷、尺寸精密度都會完全或者僅僅外形加以改變後即傳承到鍛造件。 【 5-43 】 鍛造模具 5-4 5 - 17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