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选择-课件,幻灯.ppt

发布:2015-08-03约7.31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选择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李家增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黏附聚集 2. 血小板因子 3(PF3)参与凝血过程 3. 释放活性物质 4. 血块回缩 血管内皮细胞脱落 酸中毒 缺氧 内毒素等 抗血小板药的类型 口服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噻氯匹啶(抵克力得) 氯吡格雷(波立维) 西洛他唑(培达) 沙格雷酯(安步乐克) 静脉抗血小板药 静脉抗血小板药 阿昔单抗 替罗非斑 埃替巴肽  奥扎格雷钠  伊洛前列素 抗血小板药的作用机制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培达) ADP 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波立维) 5 羟色胺受体抑制剂:沙格雷酯(安步乐克) 血小板 GPⅡb / Ⅲa 拮抗剂:阿昔单抗(abciximab) 50 年代发现对血小板的作用 70 年代应用于预防动脉血栓 阿司匹林抗性可能的原因 阿司匹林有效的疾病及有效剂量 氯吡格雷用法常规用量 口服 300 mg 负荷量 每日 1 次 75 mg 肠道吸收,肝脏代谢,2.2%~2.4% 尿中排泄 服药后 0.9~1.1 小时达到峰值,2 小时起效 半衰期为 7.2~7.5 小时 连服 3~7 天后,达到稳定浓度(0.08~0.11 mg / L) 停药后作用可延续到 7~10 天,洗脱期长 氯吡格雷抗性 肠道吸收,肝脏代谢,给药 72 h 后 42.7% 尿中排泄 作用快速(3.5 h 最强),3 h 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有效 浓度 24 h 以上。72 h 后尿中排泄(连续给予西洛他唑 4 d ,每日 2 次,未见血药浓度蓄积上升) 洗脱期短(伴随血药浓度的降低而抗血小板作用迅速下降) 不延长出血时间,不增加出血量 [临床应用] 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的缺血症状 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心脏支架术后预防再狭窄 预防脑卒中再复发 [不良反应] 头痛,头晕,心悸,可见过敏反应,如皮疹等 西洛他唑用法和常规用量 口服 50 ~ 100 mg  2 次 / 日 [药代动力学] 胃肠吸收,1.5 h 达到峰值,持续 4~6 h,12 h 后 有回复倾向,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 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 [不良反应] 皮疹,恶心,胃灼感,胃肠道出血 安步乐克的用法和常规用量 口服 100mg, 3 次 / 日 [药代动力学] 药后 10 min 抑制血小板聚集,4 h 完全抑制 24 h 回升,48 h 恢复到基础水平的 35% [临床应用] 适用于 PCI、24 h 内作 PCI 的顽固性不稳定性 心绞痛和非 Q 波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 出血,血小板减少,产生人抗嵌合体抗体 (可在半年内消失) 联 合 用 药 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 西洛他唑 + 阿司匹林 口服血小板 GPⅡb / Ⅲa 拮抗剂 xemilcfiban orbofiban sibrafiban lotrafiban roxifiban 静脉注射血小板 GPⅡb / Ⅲa 拮抗剂 abciximab eptifibatide(integrilin) aggratat(tirofiban) 三种抗血小板 GPⅡb / Ⅲa 药的比较  其他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的适应证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脑卒中  PCI,PTCA 不稳定心绞痛 周围动脉闭塞症等 抗血小板药的禁忌证 出血性疾病 有出血灶,如胃溃疡 血小板减少等 应用抗血小板药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适应证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性 用药期间择期手术,须停药 1 周 严重出血需输血小板悬液 抗血小板药的监测 血小板聚集试验 TXB2 血小板微颗粒测定 血浆 P 选择素 抗血小板药副作用 出血 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TTP,再障 胃肠不适 皮疹 4.3 6.6 10.2 5.4 17.4 8.3 12.7 19.9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base line ASA CLOP CILO ASA + CLOP ASA + CILO CLOP + CILO ASA + CLOP + CILO ** * * + * + * + 出 血 时 间 PAD患者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出血时间的影响 * P 0.05 vs. Baseline + P 0.05 vs. ASA J Vascular Surg, Oct. 2003 n = 22 ** (分) 沙格雷酯的抗血小板作用 胶 原 5 羟色胺 AD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