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现状以及防范对策
江宁校区 10会计与审计专业 姓名:仇荣
指导教师 :施人杰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日益增强,会计工作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会计信息在现代社会的企业经营、投资、政府决策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和预测作用,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的真假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及其结果,真实的会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健康有序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危机,另外,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影响到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的正确判断,因此,要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信息失真 现状分析 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决策有效性,会计信息的真假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及其结果。 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减少了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金的清缴,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私欲驱动,谋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1、企业会计人员违背经营者内部控制的意愿,为谋取个人私利(如贪污)而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或者是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者教唆、授意下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以达到经营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如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以取悦上级领导,骗取荣誉;有意调减利润,减少国家税收和投资者利益;通过造假掩盖自己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的行为等,这也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我们国家虽然通过立法加大了对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造假做假、违反财政法规的单位,一般只采取经济处罚方式,除非情节特别严重,一般不追究领导人的刑事责任。这样即使对造假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相对于他们造假所获得的利益,也只是伤及造假企业的皮毛,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仍会铤而走险,知法犯法。对经济犯罪的处罚不力,也促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二)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执法监督不力
1、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2、监督和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的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决定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只有业务上的管辖权,地方各级审计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