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制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主要包括齐国的孟尝君变法、楚国的春申君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秦朝的改革:主要包括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改革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汉朝的改革:主要包括汉武帝的“推恩令”、王莽的新政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4.唐朝的改革:主要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周政”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宋朝的改革:主要包括王安石的“新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6.明朝的改革:主要包括明成祖的“土木堡之变”、明神宗的“万历新政”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历史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3.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历代变法和改革进行解释,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历史思维:通过分析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归纳总结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学情分析
考虑到所教的是高二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基础的认识。这为本次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一些历史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和分析历代变法和改革是有利的。
然而,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批判性思维、归纳总结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等。这对于他们深入理解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本质,以及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课程学习也有影响。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索问题,那么他们对历代变法和改革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而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或者有拖延的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用于传授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基本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还将安排学生进行历史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理解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意义。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视频等教学媒体,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历代变法和改革。这些变法和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历史事件,探寻它们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讲授基本知识
首先,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重要变法和改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秦朝的改革、汉朝的改革、唐朝的改革、宋朝的改革以及明朝的改革。请大家注意听讲,并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3.案例分析与讨论
4.角色扮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请大家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扮演他的角色,并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5.小组讨论
在角色扮演之后,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请大家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认识,并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意义。请大家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