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及其策略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及其策略的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三本院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被动的学习现状,进而从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缓解学生被动学习的程度。
[关键词]三本院校;英语;被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9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66-02
[本刊网址] http://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能力以及各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扩招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民办本科院校(三本)作为强有力的生力军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三本院校面临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比如三本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偏科现象严重。以英语学习为例,从客观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及其匮乏,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就更不用谈交际能力了;从主观来看,三本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视英语学习为一种负担、畏难情绪严重。探讨其解决策略已是迫在眉睫。
一、三本院校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及表现
在三本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普遍都遇到以下难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味被动接受学习,重视专业课,“英语无用论”等形态盛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并宣称英语是自己无法进入高一级院校的“罪魁祸首”;课后学生反馈也不佳,难以活学活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些消极现状其实和长久以来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中、高考压力充斥的英语基础教学让学生紧张而又机械被动接受大量的语法知识、大量词汇,花费大量课后时间做题以应付笔试,无暇顾及。这种“老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关系也随之自然而然地被带人到三本英语教学中。但是,在没有升学强压的本科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灌输性教学的枯燥性以及脱离实践等问题就越发凸显出来了,再加上学生的基础本来就较差,学生厌学甚至弃学现象也很常见。其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习注重的是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笔试成绩。另外,现代社会看重人才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与三本英语教学目标乃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有着严重的冲突。
从当前的学生学习状态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懒于独立思考。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之余却听不到学生的质疑或者回答问题的声音,也看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表情和运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事实上,学生已经或者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有效发挥学习思考能力和潜能,而往往只是一味地依赖于教材、老师或者电脑,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不愿参加教学活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但学生对学习英语根深蒂固的害怕或抵制情结就直接让整个课堂的空气完全冻结起来,很少人响应,有的低头,有的面无表情,于是频频出现了冷场。这种情况下,要么教师自圆其说给自己一个台阶,要么英语学习好的几个同学来救场。其他同学都是看戏,或者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自己的事情。
(三)畏难情绪严重。三本学生群体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大多数学生都只会少许常用的交际用语,遇到复杂的情况就无所适从,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加上由于方言等个人文化背景的影响,使得现代大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强人意。其次,由于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文化熏陶,学生性格上相对比较含蓄、内敛,这样就使得学生怕出丑、怕犯错、怕招致老师或同学的非议,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不愿意或不敢开口说英语的惯性。
(四)课外学习缺乏。大多数学生上课就带课本和笔,有时候连笔也省了。而且课本基本是新的,没有任何笔迹和思维划过的痕迹。这确实很让人担忧。学生勉为其难做的作业和练习,基本上收上来最后可以综合为2-3个“版本”。如果布置的是口头练习,学生就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直接从大脑中删除,就更不用谈温故而知新了。
(五)学习方式死板。学生在进入三本学习后,仍然采用一种基础教育应试的学习方法,死记单词和语法,忽视了活学活用;有的同学虽有抄笔记的习惯,却从来不去整理和反思;重视读写课,忽略听说课;学生妄图只靠一本教材、认真听课就能让英语水平有个质的飞跃的思想仍然泛滥。
二、三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语言交际情境
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使用语言,实现交际。学习者只有在工作、生活的特定情境中感受英语交际性的语言价值,才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获取成功的体验。而抽象繁琐的教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