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绿色产品评价 水泥 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4-11-10约1.49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绿色产品评价水泥》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2024年3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

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6号),《绿色产品评价水泥》(T-609)国家标准项目正式立项。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2.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制定。

1.3.主要工作过程

2023年9月,标准起草组参加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立项专题会”,立项答辩通过。

2024年3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纳入制修订计划。

2024年4月,标准起草组启动标准起草工作,收集梳理水泥产品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

2024年6月,完成行业初步调研,搜集并分析了相关数据,作为标准评价指标提出的科学参考依据,编制完成标准初稿;

2024年10月,起草组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3

1.4.制定背景及意义

水泥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据统计,水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建材工业能耗的60%左右,全国总能耗的5%左右;水泥行业碳排放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对于工业领域的整体碳达峰至关重要。

继党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于2022年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聚焦水泥等重点行业提出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提高原燃料替代水平、低碳技术突破等关键措施;并明确提出“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水泥是支撑建筑、基础设施等下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同时也对混凝土、砂浆、水泥制品等产品的绿色属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伴随各行业、各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发布,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绿色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需求持续提升。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从2017年启动以来,以GB/T33761《绿色产品评价通则》为基础,国家认监委已发布两批标准清单,包括15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此外,绿色建材、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绿色快递包装等涉及绿色属性的认证制度也在绿色产品框架下陆续出台。目前国际上已经实施的绿色产品相关标识制度中,德国蓝天使标签涉及产品79种,北欧白天鹅标签涉及产品64种,韩国生态标签涉及产品达148种。对比以上体系,我国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所覆盖范围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水泥作为建材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纳入绿色产品评价范畴势在必行。

通过研究制定水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围绕能源、资源、环境、品质和低碳等属性,将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1)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属性主要关注原材料选取及水资源的减量化、回收利用等方面。水泥属于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全国现在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3000余家,水泥总产量稳定在24亿吨左右,熟料产量约14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60%左右。通过研究制定节材、节水等量化指标,将有效提升水泥

4

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2)促进能源效率提升。能源属性主要关注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及能源效率方面。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中的耗能大户,是典型的高耗能和资源依赖型产业。水泥生产过程的能耗也是水泥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通过研究制定更严格的能效指标,将有效促进能效的提升;

3)提升环境绩效。环境属性指标主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指标。2020年,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意见》明确提出水泥超低排放要求。通过引入环境绩效指标,将对企业清洁生产发挥约束作用;

4)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品质属性指标关注消费者关注度高,影响高端品质的产品耐用性等方面的指标。水泥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产品品质对下游建筑生产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通过研究制定关键产品质量指标,将有效促进水泥产品高质量发展;

5)促进产品实现低碳化。低碳属性指标关注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通过研究制定原燃料材料替代、CCUS等指标,将有效促进水泥产品的低碳化发展。

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和低碳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逐渐成为衡量各产业整体发展进步的标志。在新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