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重点
1、 P2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 岁)是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 P7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 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 ,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 走向多元化
3、 P13 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P15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 P23 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
5、P37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 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途径观。
6、P47 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 渗透性.
7、P55 托幼机构教育:是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 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8、P61 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援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 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9、P78 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2.密切联系社 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10、P92 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原则;4.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5.重视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 的原则
11、P97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中心任务)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和执行教 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 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4.参 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 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
12、P105 老师应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1.儿童权利观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2.儿童特质观和适宜教育观.3.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
13、P107 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幼儿行为辅 能力结构 导能力;5.与家长沟通能力。6.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7.与幼儿沟通的能力;8 适应新环境能力
14、P128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15、P128 教育环境: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16、P139 室内环境的构成:1.园舍的内部建筑设计 2.活动室的规划模式(活动室的空间规划)3.活动区的材料与布 置;4.活动室的设备;5. 活动室的墙饰 6. 活动室陈设的变更频率等等
17、P157 师幼关系的意义:一、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5. 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二)师幼关系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3)是幼儿课程的基本要素
18、P175 现代师幼关系特征:1.互动性;2.民主性;3.互主体性;4.分享性;5.激励性
19、P192 混龄编班:混合班是指把年龄相差 12 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20、P195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 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 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习;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5.幼儿班级为幼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