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第二学年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8个主题活动(其中一个选择活动)。教科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选取了4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和事件:社会规范、家乡、个人成长、夏天里,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融入其中,体现了教科书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
教科书引领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入手,就社会公德、环境、资源、家乡、欣赏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常见的自然现象等开展活动、游戏,进行探究,使儿童初步了解有关的社会规范、家乡的环境资源和发展变化;初步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儿童爱亲敬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求上进等情感态度以及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乐于帮助他人、有责任心等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爱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爱惜资源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及保护家乡生态、资源,关心家乡发展变化,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态度。
(三)培养学生欣赏自己、热爱科学、不怕困难、勇于创造、愉快开朗、自信上进的情感态度。
(四)培养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乐于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以及珍爱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对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的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习惯的养成。
(二)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一班有51人,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追求新鲜。学生上课兴趣较浓,发言积极,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薛心雨、孙天宇薛寒冰等。
二年级三班有44名学生,其中薛洋洋、朱子轩、薛文宇等不能够很好的维持课堂纪律,上课好说话,小动作多。这学期我准备对他们重点关注,下课多和他们交流,上课多表扬,多鼓励他们,逐步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既能安静的听课有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五、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创设合理,有效地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措施
1. 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 结合班队,团队活动进行教学。
3. 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课件、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1.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 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二)教学措施
1.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3.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小学内容。
七、教学进度:(19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时数 第一周
(2.21-2.25)
1、弯弯腰 捡起来 懂得乱仍垃圾、污染环境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 课外实践活动 自觉捡拾教室、校园的垃圾 1 第二周
(2.28-3.4) 2、水龙头,你别哭 懂得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电等资源来之不易,要注意节约。 2 课外实践活动 写一写节约用水的小建议 1 第三周
(3.7-3.11) 3、小树小草也知疼 懂得花草树木等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自觉的爱护他们,保护生态。 2 课外实践活动 表演:小树和小草的对话 1 第四周
(3.14-3.18) 4、不打扰别人 初步了解公共场所常见的有关行为规则,懂得不随便打扰别人是一种文明行为。 2 课外实践活动 读儿歌 1 第五周
(3.21-3.25) 5、关心他人 懂得人都需要关心和帮助,初步学会关心他人,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和有困难的人等弱势群体。 2 课外实践活动 体验盲人、聋哑人生活的不便与痛苦,谈感受 1 第六周
(3.28-4.2)
上六天课 6、家乡在哪里 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家乡的变化,学习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 2 课外实践活动 手抄报:画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 1 第七周
(4.6-4.8)
上三天课 7、老照片 新照片 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初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懂得要为家乡的变化高兴。 1 课外实践活动 讲故事: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1 第八周
(4.11-4.15) 8、我做小导游 发展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