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中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高年级学生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的讲话,能理解主要内容,养成边听边想象,能从听话中吸收营养的习惯。
然而,我们在众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当前学生的倾听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有的学生不喜欢倾听。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影响,小孩子表现欲强,自我意识浓。他们喜欢说而不喜欢听。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或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课堂上,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问他们对刚才老师或同学的发言有什么看法时,他们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因为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其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学生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通过本课题研究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二、 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它包含两个层面:1、静心地听;2、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低年级学生听知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同时,照顾差异,针对学生倾听差异探索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以求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
课题研究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倾听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只要因材施教,就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内涵、要素;
2、如何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与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倾听差异,积极探索良好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14.9)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通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变量分析,最终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4.10-2014.11)
综合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调查了解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倾听的差异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
3.总结、结题阶段(2014.12-2015.1)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多数比较薄弱,集中表现出了(1)有的不喜欢倾听,(2)一部分学生不会倾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这两个主要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倾听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探索出一条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新途径。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论文: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低年级学生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