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 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8-12-11约2.5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组:刘连华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许多的“活动”和“案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围绕相关的“活动”设计活动内容,重视的是依据教学案例如何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好报告调查或平面图绘制。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教学】【教学过程】〔入〕 (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首先让学生了解?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发展的。〔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阅读材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分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分析〕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承转〕一个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读图思考〕根据图5.8“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5.9“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对比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2)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读图思考〕看图5.10“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总结〕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承转〕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和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把资料和图结合起来,分析说明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分析: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相对应的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承转〕商业中心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变化的,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过去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改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的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总结〕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板书设计〕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聚落形态发生变化 3.交通线的衰落:聚落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 3.影响集镇商业的繁荣与衰落 〔调查活动〕结合课文内容, 〔调查活〕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