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NCCN卵巢癌、输卵管癌临床实践指南.pptx
临床实践指南2023NCCN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
目录CONTENTS123概述指南更新指南内容
01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卵巢癌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则高发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概述
02●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病理诊断原则●全身治疗原则●化疗方案●药物反应的处理●分期●各类卵巢癌处理原则指南内容
(1)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2)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选择开腹手术,下腹正中直切口可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初始和间歇性减瘤术或再次减瘤术。(3)微创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施行,可考虑用于经选择的早期疾病、评估初治和复发患者能否达到满意减瘤术、经选择的间歇性减瘤术。减瘤术不理想者须及时中转开腹。总原则(4)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2.1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5)如考虑腹腔化疗,建议放置腹腔输液港。
2.1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减瘤术后残留病灶的数量。完整或不完整切除,如果为不完整切除,记录病灶的大小和数目。注明是粟粒状病灶还是小病灶。减瘤术前盆腔、中腹部、上腹部原发疾病的范围。030102手术记录手术记录必须描述以下内容:
初治局限于卵巢或盆腔(评估为ⅠA~ⅡA期):?尽最大努力切除盆腔所有肿瘤组织并评估上腹部或腹膜后的隐匿性病灶。初治累及盆腔和上腹部(评估≥ⅡB期):(PDS)??尽最大努力切除所有盆腔、腹部和腹膜后肿瘤病灶。满意减瘤术标准为残余肿瘤病灶直径1cm,尽量达到无肉眼残留病灶。侵袭性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减瘤术:(IDS)??间歇性减瘤术也须尽最大努力达到最大的减瘤效果,尽力切除腹部、盆腔和腹膜肉眼可见病灶。针对BRCA突变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患者的降低患卵巢癌风险的附件切除术方案,同2019年,无更新。手术分类2.1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患者或者低风险恶性肿瘤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即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双侧附件切除术保留子宫。外观正常阑尾不须切除。术中冰冻确诊者,如无可疑或增大的淋巴结,可以不切除淋巴结。淋巴结切除术可能提高分期,但并不影响总体生存率。大网膜切除和腹膜多点活检可使近30%患者提高分期并可能影响预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黏液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LMP)?初次化疗结束后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无腹水、病灶孤立可以完整切除者,可考虑二次减瘤术。对接受姑息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如有可能需要行以下辅助性手术:腹腔穿刺术/留置腹膜透析导管、胸腔穿刺术/胸膜融合术/胸腔镜下留置胸腔导管、放置输尿管支架/肾造瘘术、胃造瘘术/放置肠道支架/手术缓解肠梗阻。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辅助性姑息手术?2.1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特殊情况
2.2病理诊断原则?肿瘤分子检测更新(1)首诊(up-frontsetting)时,体细胞检测至少包含可以提供明确有效干预措施的项目,包括BRCA1/2、杂合性丢失(LOH)或无胚系BRCA突变的同源重组修复状态。(2)复发时,至少检测以前未检测的对肿瘤特异性或泛癌靶向治疗存在潜在获益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BRCA1/2、HR状态、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肿瘤突变负荷(TMB)、MMR、FR-a、RET、BRAF和NTRK。更全面的检测对缺少有效治疗措施的少见的病理组织类型尤为重要。(3)分子检测最好采用最新获得的组织标本或血液标本。(4)如不能获得组织进行检测,推荐进行循环肿瘤DNA(ctDNA或液体活检)检测。药物疗效预测相关标志物。(5)分子检测应在经过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方案(CLIA)批准验证的机构进行。
全身治疗方案、药物:①对于年龄>70岁,一般状态较差的患者,不再推荐卡铂单药治疗;②对于ⅠC~Ⅳ期G1级子宫内膜样癌和ⅠC期低级别浆液性癌,初始化疗结束后可观察或使用来曲唑或其他激素维持治疗。对于Ⅱ~Ⅳ期低级别浆液性癌,推荐来曲唑或其他激素等维持治疗;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其他推荐方案:依托泊苷口服,吉西他滨/紫杉醇/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帕姆单抗(MSI-H/dMMR或TMB-H)。EP方案用于既往未用过的患者;④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后腹腔热灌注开始时给予硫代硫酸钠持续滴注保护肾功能;⑤恶性性索间质细肿瘤复发方案,VAC方案从其他推荐方案(2A类)改为某些情况有效(2B类);⑥紫杉醇过敏者可以考虑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但是白蛋白紫杉醇也不完全能排除输液反应;⑦铂敏感复发治疗:免疫疗法:多塔利单抗(dostarlimab)用于dMMR/MSI-H高度微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