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老虎叠叠乐教案.doc
陶艺老虎叠叠乐教案
一、课题
陶艺老虎叠叠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捏、搓、压等成型技巧。
-掌握老虎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部分的造型比例,并能运用陶艺技巧制作出老虎形状的陶艺作品。
-学会将多个老虎陶艺作品组合成叠叠乐的形式,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陶艺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陶艺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老虎的形态特征的准确把握和陶艺制作技巧的运用。
-制作出能够稳定叠加的陶艺老虎作品。
2.教学难点
-在陶艺制作中体现老虎的神韵和动态感。
-确保叠叠乐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作品在叠加过程中倒塌。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材分析
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手工技艺、审美艺术和文化内涵。在本课程中,陶艺老虎叠叠乐将陶艺与动物造型相结合,既能够让学生学习陶艺的基本技法,又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形态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教材可能会从陶艺的材料准备、基本技法介绍开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对老虎的形态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叠叠乐的形式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创意性。这一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陶艺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陶艺作品图片,包括各种动物造型的陶艺。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陶艺作品,是不是非常精美呢?你们能猜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制作一种特别有趣的陶艺作品——陶艺老虎叠叠乐。”
2.探索老虎的形态(1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老虎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老虎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如行走、奔跑、休息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老虎的身体结构,它的头、身体、四肢和尾巴都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在黑板上画出老虎的简单结构草图,强调老虎的主要特征,如大大的脑袋、强壮的四肢、长长的尾巴等。
3.陶艺制作技巧讲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陶艺制作的工具,如陶泥、陶轮、刻刀等。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制作陶艺的基本技巧。首先是捏,像这样把陶泥捏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教师示范捏出一个小泥球代表老虎的脑袋。
-接着教师示范搓的技巧:“搓可以用来做老虎的四肢或者尾巴,就像这样把陶泥搓成长条。”
-然后教师示范压的技巧:“压这个动作可以用来制作老虎的身体部分,把陶泥压成扁平状。”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这些基本技巧,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
4.小组创作(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教师说:“现在每个小组要一起制作陶艺老虎叠叠乐作品。大家可以先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合作,比如谁负责制作老虎的头部,谁负责身体等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开始制作。教师在各小组间穿梭,给予指导和建议,例如:“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们老虎的头部可以再大一点,这样会更可爱哦。”“这个老虎的四肢看起来有点细,能不能再搓粗一点呢?”
5.叠叠乐组合与调整(15分钟)
-各小组完成老虎的制作后,开始尝试将老虎进行叠叠乐组合。
-教师提醒学生:“大家在组合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哦,如果发现不稳定的情况,可以调整一下老虎的姿势或者添加一些支撑物。”
-教师对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帮助,如:“这个小组的作品有点容易倒,我们可以把下面老虎的背部稍微压平一点,这样就能更好地支撑上面的老虎了。”
6.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老虎的形态是否准确、陶艺技巧的运用是否熟练、叠叠乐的结构是否稳定等方面进行。
-教师最后对每个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七、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根据今天学到的陶艺制作技巧,制作一组以家庭宠物为主题的陶艺叠叠乐作品,可以是小猫、小狗等。并且思考如何让叠叠乐的结构更加稳定,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八、结语
今天同学们都非常棒,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陶艺老虎叠叠乐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探索更多陶艺的乐趣。
一、课题
陶艺老虎叠叠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陶艺的造型语言,包括线条、形状、质感等在老虎形象塑造中的运用。
-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