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课后训练1安培力安培力的应用含解析粤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发布:2025-03-14约3.7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6

安培力安培力的应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安培力的方向

1.在赤道上空,水平放置一根通以由西向东的电流的直导线,则此导线()

A.受到竖直向上的安培力

B.受到竖直向下的安培力

C.受到由南向北的安培力

D.受到由西向东的安培力

A[赤道上空地磁场方向水平向北,由左手定则可确定该导线受到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A正确。]

2.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和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均垂直纸面对里,则关于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下面推断正确的是()

A.磁场力垂直导体,方向向左

B.磁场力垂直导体,方向向右

C.磁场力垂直导体,方向向上

D.磁场力为零

D[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零,故选D。]

题组二安培力的大小

3.如图所示,导线框中电流为I,导线框垂直于磁场放置,磁感应强度为B,AB与CD相距为d,则棒MN所受安培力大小()

A.F=BId B.F=BIdsinθ

C.F=eq\f(BId,sinθ) D.F=BIdcosθ

C[棒MN在磁场中有效电流的长度L=eq\f(d,sinθ),则F=BIL=eq\f(BId,sinθ),C正确。]

4.如图,长为2l的直导线折成边长相等,夹角为60°的V形,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

A.0B.0.5BIlC.BIlD.2BIl

C[方法一:导线有效长度为2lsin30°=l,依据安培力公式,该V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Il。

方法二:由安培力大小公式F=ILB知V形导线每边受力为ILB,方向如图所示,其合力大小为2Fsin30°=F=ILB,C对。]

题组三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运动

5.如图所示,在南北方向安放的长直导线的正上方用细线悬挂一条形小磁铁,当导线中通入图示的电流I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N极向里转,悬线所受的拉力小于磁铁所受的重力

B.磁铁N极向外转,悬线所受的拉力小于磁铁所受的重力

C.磁铁N极向里转,悬线所受的拉力大于磁铁所受的重力

D.磁铁N极向外转,悬线所受的拉力大于磁铁所受的重力

C[由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并由左手定则,可知导线左半部分受到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对外,右半部分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对里,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磁铁左半部分受到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对里,右半部分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对外,因此条形磁铁N极向里转。当转过90°时导线受力竖直向上,则磁铁受力竖直向下,导致悬线所受的拉力大于磁铁所受的重力,故C正确。]

6.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S极旁边悬挂一个线圈,线圈与水平磁铁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线圈中电流沿图示方向流淌时,将会出现()

A.线圈向磁铁平移

B.线圈远离磁铁平移

C.从上往下看,线圈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D.从上往下看,线圈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D[解法一:电流元法结合特别位置法和等效法

线圈所在处的磁场向左,由左手定则可知线圈左侧受力向外,右侧受力向里,所以从上往下看,线圈逆时针转动,转过90°后将环形电流等效成小磁针,由安培定则知其N极向左,与条形磁体的关系为异名磁极相对,所以相互吸引。

解法二:等效法

将环形电流等效成小磁针,由安培定则知其N极向里,受到条形磁体作用后其N极要指向左侧且相互靠近。]

7.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条形磁铁的左上方固定一根与磁铁垂直的长直导线,当导线中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

A.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且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且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据左手定则知导线受磁铁的作用力斜向左上方,故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导线对磁铁的反作用力应斜向右下方,则一方面使磁铁与桌面的挤压增大,一方面使磁铁产生向右的运动趋势,从而受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题组四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和加速

8.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铝棒用两个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对里,当铝棒中通过的电流I方向从左到右时,弹簧的长度变更了Δx,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长度缩短了Δx,B=eq\f(2kΔx,IL)

B.弹簧长度缩短了Δx,B=eq\f(kΔx,IL),

C.弹簧长度伸长了Δx,B=eq\f(2kΔx,IL),

D.弹簧长度伸长了Δx,B=eq\f(kΔx,IL),

A[由左手定则可知,导体受到向上的安培力作用,故弹簧的长度将缩短Δx,起先没通电时:mg=2kΔx1;通电后:mg=BIL+2kΔx2,其中Δx=Δx1-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