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声现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8 页 共 NUMPAGES 8 页
第一单元 声现象
知识点回顾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它可以是 ,也可以是 和 , 不能传声。
3、声速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二 、 人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一是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必须在 Hz到 Hz;二是必须有传播声音的 ;三是有正常接收的 。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 , 把声音信号传给大脑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
引起听觉。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的 、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根据双耳效应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发声体的 。
三、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也叫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 和 。
1、音调:是指 ,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和发声体与人耳的 有关。
音色:又叫音品,是人耳区分不同发声体
的特征,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其音色一般 ,音色与发声体的 ____有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 民 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 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
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 ,如利用超声波和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声音可以传递 ,如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重难点分析
难点1 正确理解振动、发声及声音传播之间的关系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是人耳都能听到的,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振动发声;
(2)有介质传播声音;
(3)声波能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只是能量减小。
难点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定义决定因素说明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
(振动的快慢)俗称声音的“粗”“细”响度声音的大小物体振动的振幅(振动的强弱)与到声源的距离俗称音量的“大”“小”音色声音的特色物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区别声音的依据难点3 理解回声及有关声速的计算
1、回声:是由于声音被高墙、山崖反射产生的,对着远处的高墙、山崖呼喊能够听到回声。
2、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条件: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即在空气中,讲话人与反射物间的距离必须在17m以上,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3、利用声音的传播测距:由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若记录了声音到达某一位置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该位置到声源的距离。
4、回声测距:利用声波(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测出发出声音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讯号的时间间隔t,则声音从发出到到达障碍物的时间t。=t/2,查出声音在该介质中的速度v,则声源距离障碍物s=vt。=vt/2.
例题讲解
例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例2.如下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