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文明班级 营造和谐氛围(张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文明班级 营造和谐氛围
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张莹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如今,“和谐”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应运而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如何构建文明班级、营造和谐氛围,形成一种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渗透德育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和谐的班级文化犹如绵绵细雨,引领着学生热爱祖国、珍爱生命、心有榜样……
1、教室内外文化墙的布置。
每学期,我都注重教室内外文化墙的布置,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每一期文化墙,由各小组之间竞选主办权,主办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版面设计到内容筛选到书写绘画等,都有专人负责,还可以在全班“招贤纳士”,这样既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传统文化、作文专刊、书法展览、美术作品、手工制作等装点着教室,一期又一期文化墙的设计,既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又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2、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班级学生经常参与的全校性活动,也是最能体现班级精神文化的时候。每学期,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的积极性。如在“合唱比赛”“集体舞展演”等活动前,我们以小组或小队为单位开展“我为集体献计献策的活动”,从班级的优势、特长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有效的活动计划,同时,不忘在训练过程中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心中有集体、我为集体添光彩的意识,从而增强孩子们在活动中班级的凝聚力。活动结束后,无论成绩如何,都要总结学生的参与情况,谈谈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希望每位同学参加每一次活动时,能根据为集出主意、做贡献,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3、开展好每周的班队活动。
另外,我还经常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有趣且有新意的班队活动:“自编制度歌”、“自起班级名”、“教师 HYPERLINK /article/jiyu.htm \o 寄语 寄语”、“我在成长”、“师生情”、“感恩心”等,或讨论、或演讲、或表演、或展览、或观看视频,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犹如绵绵细雨,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孩子们管理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也在心中萌芽。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形成教育合力。
1、师生之间的和谐。
师生之间和谐是构建文明班级的根本。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体会到师生间的和谐源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我们都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为此,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我努力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好老师,课上以学生为中心,课下和学生一起游戏,排解他们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喜悦,给予他们嘘寒问暖,让学生在平等、关爱、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会到心灵的成长,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活动中去。
2、学科之间的和谐。
学科之间和谐是构建文明班级的基础。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主任应该团结、依靠任课教师,时常与任科教师交流,用集体的力量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会经常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以博得学生对各科教师的崇拜和信任,使他们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也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沟通,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甚至不惜时间利用班队会等时间,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在各科课堂上的表现,或表扬、或鼓励、或建议,让学生感觉到:各科老师不是班主任胜似班主任,使学生在各门功课中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地发展。
3、家校之间的和谐。
家校之间和谐是构建文明班级的保障。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是建构良好集体的重要环节,而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在家校之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注,更需要给予温暖和帮助。特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我访过的学生历历在目。我班一男孩,今年8岁,总是怯生生的,不敢与人交流,常常情绪低落、萎靡不振。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