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焊接生产与管理详解.ppt

发布:2016-11-02约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型机械厂金属结构车间的平面布置 * * * * * * * * * * * * * *     三、对焊前、焊中、焊后及产品检验与验收的要求 1.焊前准备 产品制造中的放样、下料应按有关的工艺要求进行,坡口型式、尺寸、公差及表面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规定。 当产品技术条件中要求对母材进行焊前处理时,应按确定的工艺规程进行。     2.组焊 产品的组焊必须严格遵循焊接工艺规程,参加组焊的焊工应是按有关标准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的焊工,在生产现场,要有必要的技术资料,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要仔细地焊接或拆除装配定位板,根据工艺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焊后修整。     3.焊后处理 当产品技术条件中要求进行焊后处理(如消除应力处理)时,应按产品的热处理工艺进行。 4.焊接修复 进行焊接修复时,要根据有关标准、法规、认真制订修复程序及修复工艺,并严格遵照执行。     5.产品检验与验收 检验应按有关的标准、规则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则产品不合格。检验与产品的制造密切相连。检验应贯穿于整个制造过程。     生产活动中的“三按”:按图样、按工艺、按技术标准。 出现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时的“三不放过” :没有查清原因不放过,没有定出改进措施不放过,没有总结经验教训不放过。     为提高和保证以钢材焊接为主要制造方法的企业产品质量,国家标准GB/T 12468—1990对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做了统一的基本要求。 焊接质量管理对企业的要求     一、对企业技术装备的要求 企业必须拥有相应的装置和设备,以保证焊接工作顺利完成。 二、对企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包括具有相应学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各种技术工种的工人,其中焊工和无损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或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     三、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要求 企业应根据产品类别设置完整的技术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级技术岗位责任制和厂长或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 四、企业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 企业说明书可作承揽制造任务或投标时作为企业能力的说明,必要时也可作为企业认证的基础文件经备查核实后作为有关机关核定制造产品范围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GB/T12468—1990填写企业说明书。 五、证书 按有关管理条例、技术法规要求凡是进行申请认证的企业,可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职能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及企业说明书对企业进行考察,全面验收后授予证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 * 焊接生产组织管理 所谓生产管理是指一个工厂从原材料、设备、动力、劳动力进厂,经过设计、制造、检验、包装、销售、核算等,直到产品出厂的全面管理。其中生产作业管理部分的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在制品管理和生产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的管理    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有效的组织与控制,使生产过程的诸要素——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得到最优的组合,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 加强生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和品种规格,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人们常说的“管理出效率”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质量管理认为,为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应从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抓起,通过控制和调整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来保证。而工序质量又要通过工作质量,采取各种管理手段来实现。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6—1所示。 一、焊接车间的类型 按生产规模可分为单件小批生产车间、成批生产车间、大批大量生产车间; 按产品对象可分为容器车间、管子车间、锅炉气包车间等; 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备料车间、装配焊接车间和成品车间等。 二、焊接车间的组成 焊接车间一般由生产部门、辅助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及生活间等组成。 焊接车间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三、焊接车间平面布置 1.车间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1)合理布置封闭车间(即产品基本上在本车间完成)内各工段与设备的相互位置,应使运输路线最短,没有倒流现象。 2)对散发有害物质,产生噪声的地方和有防火要求的工段、作业区,应布置在靠外墙的一边并尽可能隔离。 3)主要部件的装配一焊接生产线的布置,应使部件能经最短的路线运到装配地点。 4)应根据生产方式划分成专业化的部门和工段。 5)辅助部门(如工具室、试验室、修理室、办公室等)应布置在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