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学解析.ppt

发布:2016-08-14约3.19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请思考《静女》中的男子、女子分别是什么形象? 第一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作止。薇菜柔嫩初发芽。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莫止。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mǐ)室靡家,有家等于没有家, 玁(xiǎn )狁(yǔn )之故。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遑(huáng )启用,没有空闲来坐下, 玁狁之故。为跟玁狁来厮(sī )杀。 第二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柔止。薇菜新芽已长大。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心亦忧止。心里忧闷多牵挂。 忧心烈烈,满腔愁绪火辣辣,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真苦煞。 我戍(shù )未定,防地调动难定下, 靡使归聘(pìn )!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三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刚止。薇菜已老发杈枒。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阳止。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事靡盬(gǔ ),王室差事没个罢, 不遑(huáng )启用。想要休息没闲暇。 忧心孔疚,满怀忧愁太痛苦, 我行不来!生怕从此不回家。 思考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问题一 :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 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 *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唐诗 李 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 杜 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 (屈原、宋玉为代表):中国浪漫主义源头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词 曲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元代成就最高 ——宋代成就最高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春秋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关于《诗经》 ——地位 ★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关于《诗经》 ——内容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关于《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 ——手法 ★ 题目: ★ 句子: ★ 结构: ★ 语汇: 关于《诗经》 ——诗歌形式 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诗经》 《静 女》 ★ 《邶风·静女》 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 整体感知 静 女 (邶风)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归(kuì)荑(tí) 洵(xún)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请同学朗诵,注意节奏及情感 邶风·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听录音,注意朗诵的节奏及情感 诵读指导: 背诵《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写场景:青年之急 其: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