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十八课演示课件.ppt

发布:2019-02-20约1.4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十八课 对艺术对祖国的 感情 傅 雷 精选编制 导入新课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写家书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奢侈之梦。然而亲笔所写的文字对于家人的精神快慰是难以名状的。《傅雷家书》就展现了伟大的父爱(其中也渗透着母爱的光辉),是现代家书的典范之作,文中既有生动的爱之教育也有艺术之启蒙。值得我们永久珍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傅雷家书》中的三封信。 精选编制 傅雷的生平 傅雷现当代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字怒安,号怒庵,笔名傅汝霖、移、风、雷等。上海南汇人。 精选编制 傅雷的生平 1954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历任上海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1966年9月3日因不堪忍受“文革”的折磨,与夫人一起含冤去世。 精选编制 傅雷的作品 傅雷从1929年起就开始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译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其中以巴尔扎克的名著译作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邦斯舅舅》 《贝姨》 《亚尔培·萨伐龙》 《约翰·克里斯多夫》 精选编制 傅雷与妻子朱梅馥 精选编制 朱梅馥与儿子 精选编制 国际闻名的钢琴家---傅聪 精选编制 从波兰回国时的留影 精选编制 傅敏是傅雷的次子 精选编制 傅雷的“家规” 傅雷对于家庭成员,有着不成文的种种“规定”:“食不语”——吃饭时不许讲话; 咀嚼时不许发出很大的声响; 用匙舀汤时不许滴在桌面上;吃完饭要把凳子放入桌下,以免影响家中“交通”;孩子不许随便外出;父母与客人谈话,孩子不许偷听;用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 精选编制 傅雷的性情 傅聪谈父亲的这些家书时认为其中反映的最本质的是“赤子之心”,郑振铎先生也曾说傅雷一辈子要为“赤子之心”受累。他是感性的人,有博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又是极为理性的,经受过西方科学精神的洗礼,即使对真理也“死死抱怀疑态度”。家书中表现的父子之爱与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即是其感性一面的呈现,而同时又处处透露出其理性的思想光芒。 精选编制 解读三封信 第一封家书主要是勉励傅聪珍惜自己的艺术才华,并把对艺术的热爱上升到对祖国的感情、对艺术的智慧扩充到对人生的理解上去。 精选编制 解读三封信 第二封家书的内容更为丰富,既纵谈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也谈对日常婚姻生活的理解;既要求傅聪维持艺术的尊严和保持朴素的人生观,也希望傅聪夫妇能够以文化和艺术构建起真正的精神默契;既畅谈艺术,更强调人生…… 精选编制 解读三封信 第三封家书主要写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互通互补,因此作为艺术家要保持开朗的心胸和新鲜的感觉。 精选编制 解读三封信 (1)从形式上看,文章内容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涉及广泛、自然舒畅。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精选编制 解读三封信 (2)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 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精选编制 内容赏析 (1)傅雷的爱子情深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3)傅雷的嘱咐 精选编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