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2)病理上整体性 3)诊治上的一体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产生病理变化的整个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孤立现象
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辨证: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 论治: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
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以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气:在古代哲学中,与精基本同义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等几种
气化: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有气与形、形与形、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即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相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
二、基本内容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的资料 2、概括疾病的证候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2、确定治疗的原则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se)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取象类比法,推演络绎法
二、基本内容 一)相生相克 二)制化与胜复 三)相乘与相侮
四)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2、子病及母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的传变 2、相克关系的传变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3、确定治则治法 4、指导针灸取穴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注重宏观观察 二、注重整体观念 三、擅长哲学思维 1、中和思维 2、类比思维 四、强调功能关系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基本概念: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二、形成: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藏于阴而象于地,藏而不泻。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念:一)五脏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