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乳液聚合生产工艺2017年.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1. 概述;乳液聚合的基本概念;乳液聚合方法的优点;乳液聚合方法的缺点;工业上典型的乳液聚合生产工艺流程图1;工业上典型的乳液聚合生产工艺流程图2;乳液聚合法生产的高聚物主要品种和聚合条件;2.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20oC);某些液体对水的界面张力;《自然》报道化学所揭示水黾在水上行走的奥秘;溶质溶于水中,所得溶液表面张力变化大致可分为:;a.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分子中都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征参数;某些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两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时,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按质量平均:;b. CMC值;从结构而言,疏水基越大,则CMC值越小。;c. 浊点和三相点; ;a.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极性基团兼有阴、阳离子基团,在任何pH条件下都有效。;I. 聚氧乙烯PEO的烷基或芳基的酯或醚。;(5)乳化剂;3. 乳状液的稳定性和破乳;(2)乳液的稳定性原理;b.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分散相液滴表面形成规则排列的表面层,形成了薄膜层。乳化剂分子在表面层中排列的紧密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好。;c. 液滴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而相斥,所以阻止了液滴聚集。;加入电解质;4. 乳液聚合过程和机理;引发剂溶解在水中,分解形成初始自由基。;胶束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3)乳胶粒长大阶段;(4)聚合完成阶段;5. 乳液聚合的原料及配方;(2)反应介质:
尽可能降低反应介质水中的Ca2+、Mg2+、Fe3+等离子含量。
用量应超过单体体积,质量一般为单体量的150-200%。
溶解的氧可能起阻聚作用,加入适量还原剂(如连二亚硫酸钠 Na2S2O4·2H2O) ,用量为0.04%左右。;(3)乳化剂:商品乳化剂多数实际上是同系物的混合物,不同厂家的同一型号乳化剂可能具有不同的乳化效果。;c. 所选用的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应低于反应温度;所选用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点应高于反应温度。;(4)引发剂:乳液聚合过程一般使用水溶性引发剂。;还原剂主要为亚铁盐如硫酸亚铁、葡萄糖、抗坏血酸等。;②无机过硫酸盐-亚硫酸盐体系。
过硫酸盐主要是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还原剂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5)pH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是磷酸二氢钠、??酸氢钠等。;(8)链终止剂:在乳液聚合过程结束后加入链终止剂。如亚硝酸钠、多硫化钠等。;6. 乳液聚合工艺;(2)乳液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特点;(3)乳液聚合半连续操作工艺特点;(4)乳液聚合连续操作工艺特点;(5)聚合反应条件控制;b. 反应终点的控制:通过单体的转化率控制反应终点。;(6)分离未反应单体;(7)后处理;(8)种子乳液聚合—聚氯乙烯糊用树脂;聚氯乙烯糊用树脂乳液聚合工艺;作业:
1.自由基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2.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3.简述乳液聚合的机理,并说明其主要组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