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豆腐乳生产工艺讲课.ppt

发布:2017-05-10约3.76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分类 红腐乳 白腐乳 青腐乳 酱腐乳 花色腐乳 制作腐乳的原料 蛋白质原料(主料):大豆、豆粕、豆饼等 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凝固剂:能使蛋白凝聚的物质 盐卤:从海水中提取,也是海盐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MgCl2、NaCl、MgSO4、KBr等,通常为浓度25-27Be’的溶液,作为制作豆腐凝固剂时要稀释至16Be’。是传统的制作豆腐的凝固剂。 石膏:CaSO4.2H2O,即生石膏。使用时将石膏炒熔后、磨碎,制成水悬液。 凝固剂 葡萄糖酸内酯:新型的蛋白质凝固剂,在豆浆中转化为葡萄糖酸,能使蛋白质凝聚。保水性好,制作豆腐细嫩。一般浓度为0.01mol/l。但由于产生葡萄糖酸会使豆腐产生酸味。 混合凝固剂:葡萄糖酸内酯20-30%/石膏70-80%;或者氯化镁0.007mol/l混合0.01mol/l的葡萄糖酸内酯。 腐乳原料 食盐:腌制豆腐坯使用,使豆腐紧缩,并使之具有咸味和鲜味,抑制杂菌生长,防止变质等。要用细盐。 其他原料 黄酒:增加腐乳的香味 红曲:又叫红曲米,是在米饭粒上培养红曲霉制得。磨碎后可以作为红色剂,来制作食品。 面曲:是用面粉制作的,增加腐乳的鲜味 其他调味料:花椒、辣椒、茴香、陈皮。。。 制作腐乳的常用微生物 毛霉 根霉 孢子悬液的制备:取孢子生长良好的菌种,用冷开水洗下孢子,并用纱布过滤出去菌丝和其他颗粒。装入喷枪(瓶)中备接种用。 制作腐乳的一般工艺 豆腐坯制作 豆腐坯制作工艺要点 浸泡:加2-3倍水浸泡,冬天浸泡24小时左右;夏天6-12小时。浸泡要使吸水充分,用手可以挤开两瓣。浸泡时防止腐败变酸。 如果使用豆粕或者豆饼要用稀碱水浸泡,浸泡液pH9-10,并且要不断搅拌,由于浸泡时产生酸,结束时pH可达7左右。 磨浆:可用石磨或者钢磨来磨浆,磨浆时加入2.8倍水,边喂料边加水。 滤浆:过滤得头浆(1公斤大豆约4-5公斤头浆),后经4次热水(70-80℃)洗浆,合并后1公斤大豆得10-11公斤豆浆,浓度约为5-6Be’。在滤浆时,可加入油脚来减少泡漠。 豆腐坯制作工艺要点 煮浆:加热到95-100℃,加热可以促进蛋白质变性和凝聚。 点浆:也称点花,是添加凝固剂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将凝固剂以细流缓缓滴入热浆中,并不断搅拌。点浆要掌握适当的温度(82℃)、pH(6.8-7)和适宜的凝固剂浓度,点浆时加入凝固剂的速度要适中。 豆腐坯制作工艺要点 蹲脑:点花后静止一段时间,为了使蛋白质充分凝集成一体。时间20-30分钟。 压榨:用模框上加粗纱布后,加入豆腐脑,加满后,包起纱布加压滤水。 划块:用切块机或手工切成大小一致,切面平整的小豆腐块(坯) 接种 将豆腐坯侧立放在笼格或框内,排列均匀,两块之间有相当于一块的空隙。 用喷枪将孢子悬液喷雾到豆腐坯上,要使前后左右和上面都要喷上孢子液,使液雾均匀附在豆腐坯上,不会流下。 培养 将接种后的笼格或框在培养室内码起,进行培养。如果豆腐坯表面水分太大,在接种后要平放以让水分挥发或向坯内渗透,待表面没有明显水迹后码起。 培养室温:26℃ 22小时后,菌丝肉眼可见,表面出现细蜜的白菌丝。进行第一次翻笼(上下对调),以使生长均匀。 28小时菌丝生长成熟,进行第二次翻笼 44小时第三次翻笼,菌丝开始致密;培养68小时左右培养结束,散开笼格进行散热。 后发酵 搓毛:将豆腐坯表面菌丝用手向一个方向抹平,以使菌丝在表面形成均匀的菌丝膜。 腌坯:加入食盐,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赋予咸味和产生鲜味。腌制在缸或者其他类似容器中进行。在缸底离底18-20厘米处放一块圆木板,木板中心有15厘米直径的园孔。把长满菌丝的豆腐坯按圈立放于板上,块与块之间紧密排列,将未长菌丝那面向外。每层之间撒上细盐,直至码放到近缸口处,在最上层撒上厚盐层。食盐用量:每万块约55-65公斤。 腌渍和发酵 加完盐后,静止腌渍,3-4天后加入食盐水,使之超过坯面,以使腌制均匀。继续腌坯8-13天后,抽出盐水,放置使豆腐坯表面干燥收缩。 利用菌丝分泌的蛋白酶缓慢分解蛋白质产生各种蛋白质水解产物,使得腐乳具有鲜美的味道。 装坛(瓶) 制作红腐乳装坛处理: 染色:将腌制后坯块在红曲卤中染色,即将每个面都沾上红曲卤,装入坛中或瓶中,装满后用稀红曲汁灌入至超过腐乳块,在上面再加入面酱食盐和烧酒(米酒),即可封坛。 后熟(发酵):豆腐乳发酵主要是在装坛或瓶后进行长时间储存过程中发生的,尽管在前期的腌制过程中也发生发酵作用,后期的发酵对豆腐乳的风味产生起主导作用。后熟一般30-60天。经检验合格后即可上市。 桂林腐乳 桂林三宝之一 典型的品牌如“花桥牌”、“象山牌”等 典型的白腐乳 制作过程同前面介绍的工艺 在装瓶(坛)时,除加入食盐、酒以外,加入鲜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