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能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学校重视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德育工作从来就是学校教书育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能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广东省教育厅也对中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下发了专门的配套文件,对德育课程、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在上下形成共识,共同重视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审视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比如:生源质量问题、社会环境、家庭影响问题、学校德育教育问题等。只有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才能更好地找出解决的对策,达到育德的目的。
1.1生源质量低下。
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获取知识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大都不尽人意,读中职的往往是报考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此外,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排在最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属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事故高发群”。这是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上的新困难和挑战。
1.2家庭教育影响。
“一位好母亲,顶得上一百位教师 ”。这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神圣使命。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庭教育危机令人忧心忡忡。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或二胎子女,家庭一直以他们为中心,家长的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造成不少中职生有任性、不爱关心他人的习惯,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在文化程度、处世态度、生活观念、教育方式上的主客观缺陷,得不到来自家庭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的指引,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片面强调自我,而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纪律意识及艰苦创业意识差。部分家庭对孩子上职校期望不高,只要求能管住、别出事,甚至个别家长只求学生能在学校跟他坐完三年就行了,这又造成了他们对自身要求太低,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特别是现在离婚率大大提高,问题家庭大量存在,对于青少年心理成长多有不利因素,潜伏着部分中职生心理不够健全的最初动因。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地推向了学校, 把教育孩子的希望过分地寄托在教师身上,使学校的教育一直充当着教育体系的核心和支点,形成了“力挽狂澜” 的被动局面,瘸脚教育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1.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⑴社会偏见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上对中职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差生,对中职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将一些可以通过关心、引导从而教育成优秀人才的学生推向了社会的对立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职学生与考上高中的同学相比,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同在义务教育的学校接受教育,不见得上中职的学生在品德上有问题,如果如此定性地评价中职学生,认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低下,必然误用德育的施教方法,无的放矢,引发学生的不满和抵触。
⑵大众传媒的误导,像电影、电视、书报、广告、录像等大众 传媒,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大众,提高竞争力,于是就容易出现误导现象;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的网络:虚拟的空间,匿名上网,语言、行为等完全不受控制,缺乏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可以随意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而又可不负责任;网络游戏更让青少年着迷,可以更快的一展抱负,可以摆脱不堪的现实、可以当一回梦中的英雄;对多元化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多角度解释多类问题,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同时,网络中存在的很多少年不宜而又让他们好奇的资料,在缺乏管制的情况,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各种信息的鱼龙混杂,很多优秀文化被扭曲后再呈现,这严重干扰了青少年的鉴别判断能了,影响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对于青少年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形成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1.4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因素。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每周两节德育课、一节班会外,再无其他德育教育时间,更没时间组织其他的德育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基地太少,许多德育活动无法组织,特别是社会舆论过度抨击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问题,使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的压力加大,学校和班主任都不敢随便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还有部分德育教师思想不够重视,德育课应付了事,使学生将德育课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多数不是教育专业出身,班主任的年轻化、经验少,教职工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