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亚近现代文典式-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pdf

发布:2018-01-03约1.99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16 (总第235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Serial No.235 东亚近现代文典式“品词冶语法理论“环流冶模式 李无未 (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摘摇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冶式语 法著作。 “文典冶式语法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语法理论内核,那就是“品词冶体系。 在研究具体的语 言对象时,东亚三国学者使用“品词冶上各有所侧重,按“品词冶分类情况不完全一致。 站在东亚语 史角度,可以看到,东亚三国冶文典冶式“品词冶语法理论体系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环流冶现 象,即由模仿英国“英语文典冶等西方“品词冶语法理论体系而创造了日语“文典冶式“品词冶著作理 论体系,风行于日本之后,又进入到了东亚中国语、韩国语研究中来。 因为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 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冶式“品词冶著作语法理论体系,对中国和韩国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中日两国语法学者对“文典冶式“品词冶语法理论体系局限的反思,是各自国语语法理论 体系变革的需要,具有摆脱《英文典》式“品词冶语法理论体系束缚,进而建立“东方语法模式冶的 “东方民族语法研究自觉意识冶。 关键词:东亚、文典、品词、环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H04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文章编号:0438-0460(2016)03-0083-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兴起了“国语冶语法研究和教学的热潮,各种语法 著作和教科书如雨后春笋般竞相问世。 其中,以“文典冶为名目的语法著作和教科书占据了相当大 的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典冶式语法著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国语冶语法研究的主流。 我们关 心的是,这些“文典冶式语法存在形态,核心的理论体系,以及中国韩国日本“文典冶式语法体系之间 的关系,进而对三国“国语冶语法理论体系形成和建构产生何等影响。 对于东亚各国来说,这些“文 典冶式语法是近现代语言学渗透到三国“国语冶研究当中的十分重要的“标志冶之一,但遗憾的是,迄 今为止,仍极少有学者对这些“文典冶式语法著作进行“东亚环流冶联系性脉络的追踪研究,造成了 这些“文典冶式语法关系“断裂冶和各自“封闭冶研究存在的境地,是需要加以改变的时候了。 一、中国文典、韩语文典与日语文典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冶式语法著作。 (一)中国文典 一般学者认为,19世纪语法著作最为著名的是中国人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这当然是毫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汉语文献挖掘与研究冶(12ZD178) 作者简介:李无未,男,吉林敦化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83 ·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6年 无疑问的,但经过学者们的发掘和研究,发现《马氏文通》之前研究汉语口语和文言语法的著作还 有不少。 西方学者研究汉语语法学的著作,目前所知较早的是意大利人卫匡国《中国文法》 (1657)、西班牙人瓦罗《华语官话语法》(1703)。 其他比较著名的,如马约瑟《汉语札记》(成书于 1728年,出版于1831年)、马士曼《中国言法》(1814)、马礼逊《汉语语法》(1815)、雷慕萨《汉文启 蒙》(1822)、洪堡特《论汉语的语法结构》(1826)、艾约瑟《官话口语语法》(1864)、儒莲《汉文指 [1] 南》(1866)等。 也有一些学者的著作,虽然不是专门的语法学著作,而是汉语官话教科书,如威妥 玛《语言自迩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