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学大纲王凤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蒙城县职教中心《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大纲》
(试 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教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招展视野,了解就业与创业的有关知识,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增强参与竟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培育健康的就业与创业心理,正确地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成功地走向社会。
二、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本省、本行业和本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教学内容要点:
一、概述
1、什么是就业
2、什么是创业
3、什么是就业与创业指导
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
1、《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
2、《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任务
3、《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
三、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
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4、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四、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1、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招展了新的空间
教学建议:
1、本章教学可采用自学与讲课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自学基础上作重点讲解。
2、专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作就业形势报告。
第二章 时代特征与人才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及时代特征,理解当今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掌握21世纪人才的总体要求。
教学内容要点:
一、时代特征
1、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2、多元经济共同发展
3、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4、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二、就业环境
1、社会转型与就业机遇
2,经济转轨与劳动者素质
3、就业环境与就业空间
三、 21世纪人才的总体要求
1、从操作型向智能型转换
2、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
3,从职业型向社会型转换
4、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较多,教师可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有重点他讲解。对21世纪人才总体要求可作重点讲解。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21 世纪对人才的总体要求”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就业环境”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分析讲解。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和职业分类,了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要点:
一、职业与职业分类
1、职业
2、职业分类
二、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2、职业教育的地位
3、职业教育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性质和培养目标
1、职业教育的体系
2、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3、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与培养目标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重点使学生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并结合专业和本校实际讲解。
2、课堂讨论:可组织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讨论,必要时可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否能有所作为”的辩论。
3、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或观看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