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光及其他辐射 1.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其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尿嘧啶残基的水合作用也会损伤病毒。见图1-10。紫外辐射的致死作用会随培养基的浊度和颜色的增加而降低。 2.可见光 在天然水体和氧化塘中,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在低浊度1.7 NTU)的水中,当平均光强2.7J/(cm2·min),平均温度26℃时,80%的脊髓灰质炎1型病毒在3h内被灭活。在氧气和染料存在的条件下,大多数肠道病毒对可见光很敏感被杀死,这叫“光灭活作用”。染料附着在核酸上,催化光氧化过程,引起病毒灭活。 3.离子辐射 X 射线、γ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图1-10 紫外辐射对核酸的损伤 A.胸腺嘧啶二聚体结构 B. 尿嘧啶水合作用 (三) 干燥 1.在医院的环境中 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如在相对湿度(RH)7%时,腺病毒2型和脊髓灰质炎2型病毒至少存活8周,柯萨奇病毒B3存活2周。当RH在35%时,肠病毒可在衣物的表面存活达20周。 2.大环境中 气溶胶、灰尘、土壤及干污泥中的病毒,在水分含量低于10%时,病毒会迅速灭活。在污泥中,当固体含量大于65%时,病毒量减低。病毒被灭活是由于病毒RNA释放出来而随后的裂解所致。 气溶胶化的病毒,如无被膜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类和腺病毒类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存活最好。而有被膜的病毒如黏病毒类、副黏液病毒类、森林Semliki 病毒等则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存活最好。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1.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 抗体:病毒(抗原)侵入活的有机体后,产生一种特异蛋白质(抗体)抵抗入侵的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即干扰素,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 2.体外灭活的化学物质 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氯(或次氯酸、二氧化氯、漂白粉)、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pH及其他氧化剂等。 强酸、强碱灭活病毒外,还导致pH变化对病毒有影响。高pH值灭活病毒,破坏蛋白质衣壳和和核酸。pH 11以上严重破坏病毒。 氯(或次氯酸、二氧化氯、漂白粉)和臭氧灭活病毒的效果极好,它们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均有作用,病毒对氯的耐受力比肠道致病菌强,甲型肝炎病毒用氯消毒需浓缩三倍,游离氯浓度维持在1mg/L。 三、病毒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链霉菌、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对大多数病毒无灭活作用,只有鹦鹉-淋巴肉芽肿病毒例外。 藻类产生的抗生物质如丙烯酸和多酚对病毒有灭活作用。 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3种菌显示抗病毒的活性,病毒的蛋白衣壳可被用作细菌的生长底物。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 处理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1. 水体中病毒的存活 在海水中: 在3~5℃时,肠道病毒滴度下降99.9%所需要的时间为40~90d,22~25℃时,需要2.5~9d,37℃只需5d。 在湖水和河水中: 在3~6℃时,肠道病毒传染性效价损失103 所需时间是 7~67d。在18~27℃时,只需3~10d。 在水体淤泥中:病毒吸附在固体颗粒上或被有机物包裹在颗粒中间,因为受到保护其存活时间会较长些。 2. 在土壤中病毒的存活时间 土壤由黏土、沙砾、腐殖质、矿物质、可溶性有机物及许多微生物等组成。有一定的团粒结构和孔隙,在土壤中可形成许多毛细管,是很好的过滤层。有净化污染物的功能。 土壤截留病毒的能力受土壤的类型、渗滤液的流速、土壤孔隙的饱和度、pH、渗滤液中的阳离子的价数(阳离子吸附病毒的能力:3价2价1价)和数量、可溶性有机物和病毒的种类等的影响。以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 低温时的存活时间比在高温时长。 干燥易使病毒灭活,土壤水分含量在10%以下,病毒的数量大减。其灭活原因是病毒成分的解离和核酸的降解。 病毒在土地处理场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 空气中的病毒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生活污水喷灌和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导致形成)气溶胶进一步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随风飘浮于空气中。 空气中病毒的存活时间受干燥程度、相对湿度、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温度和风速等的影响。相对湿度越大病毒存活时间越长;相对湿度越小,越干燥,病毒存活时间越短。 3. 空气中病毒的存活 (二)污水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