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和治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年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和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老年坠积性肺炎临床表现的分析,总结老年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60例老年坠积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结论 老年坠积性肺炎表现常不典型,病灶多位于双肺下叶,以革兰阴性茵感染占多数,抗炎、干预性护理等综合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坠积性肺炎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6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4(c)-0067-01
治疗坠积性肺炎是指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并淤积于此,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它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危害较大,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其中脑梗死2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例,股骨骨折5例,心力衰竭20例,阿尔茨海默病3例,腰椎骨折7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最小61岁,最大83岁,平均67.5岁;病程为3个月~6.5年,平均3.7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 辅助检查
1.2.1 x线胸片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单肺或双肺中下部多发小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缘密度显示不均匀。
1.2.2 ct检查 60例患者治疗前均行胸部ct检查,单肺或双肺肺野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沿支气管走向分布,部分成大片状融合。部分呈支气管阻塞的三角形肺不张致密影。
1.2.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50例,中性粒细胞75%以上者60例;痰培养:g-菌生长39例,g+菌生长15例,霉菌生长6例。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治疗脑梗死、骨折、心衰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对症处理等。
1.3.2 抗菌治疗 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即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首选第3代头孢类抗菌素,再联合应用其他类抗生索,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后,再依据药敏结果、患者个体差异及临床疗效,适当调整抗生素的应用,用药时间不能少于2周。
1.3.3 干预性护理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自行翻身,不能自理者,家属或护士协助翻身,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地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力度均匀一致。吸痰:咳嗽无力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化吸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配适量化痰及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来进行雾化。使得痰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支气管、气管流出,以利感染的控制。
1.4 疗效判定标准[1]
治疗2周后复查。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x线胸片和(或)肺ct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x线胸片恢复正常,肺ct示阴影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象、x线胸片、肺ct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治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无效者因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或未经治愈自动出院。
3 讨论
老年坠积性肺炎多发生于创伤、大手术及脑血管意外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其抵抗力低下,咳嗽反射减弱,普遍起病隐匿,肺炎的常见症状如畏寒、高热、寒战、胸痛、咳嗽等临床症状表现常不典型,极易被原发病掩盖,一些病人在早期会表现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的症状,肺部炎症病变广泛时才出现如嗜睡、意识模糊、表情迟钝等[2]。另外,一些患者由于原发病的影响,机体免疫力低下,即使肺部已有相当严重感染,白细胞仍无明显升高或仅处于正常范围,因而极易导致漏诊及延误诊断。故对长期卧床患者合并出现上述症状时,临床应高度怀疑坠积性肺炎的可能,并及时行胸部ct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3]。
一旦确诊坠积性肺炎,即应首先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由于坠积性肺炎患者多有原发病且长期卧床,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下,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因此,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即应给予联合足量抗生素使用。第3代头孢类药物抗菌谱光,应作为首选,可联合应用其他类抗生素加强疗效,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后,再根据个体差异,及药敏结果作适当调整,因坠积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久病病人,因而用药时应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损害,尽量少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也是临床减少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多见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因而护理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应尽量鼓励其取坐位,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活动的要协助其勤翻身,鼓励深呼吸,拍背等,通过翻身、拍背等促使气道分泌物移动,利于痰液咳出,患者痰多且浓稠不易咳出者,可以雾化吸入或供氧,或口服碘化钾使痰液稀薄,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