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6年级数学新世纪数学教材16编委会.ppt

发布:2017-04-18约4.01千字共9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 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感受。;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尝试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总复习;二、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已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内 容;结合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操作与想像,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体会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形成过程 ;设计探索活动 多种角度探索特征 再次体会面和体的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简单应用 ; 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还渗透了“化曲为直”等思想 简单应用;选择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际情形变化较多,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较复杂的计算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通过“用长方形纸卷圆柱”等活动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底面 半径 ;二、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二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内容;1.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 ;2.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的过程。;3.引导学生用图的形式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 ;4.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的过程。;5.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6.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 ;7.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8.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 ;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总复习;总复习的编写特点 ;“数与代数”总复习 ;内 容;(一)“数的认识”的复习; 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 运用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整理 利用数轴为学习数提供直观模型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 正整数的意义:质数、合数、编码等。 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对十进制的理解 比较正整数大小的方法 对0的认识 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大数的含义和描述“大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再次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性,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从多种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 沟通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等之间的关系 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主要复习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有关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数的运算”的复习;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通过举例寻找各种运算的原型,系统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 讨论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估算的价值。 在应用估算解决问题中,体会估算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并总结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策略 1.首尾法(只加首位——至少;尾都进一——最多) 2.凑整。 3.中间数法。(32+37+30+39可以估成35x4) 4. 一个估大,一个估小。 5.从前往后:243+479(200+400=600,43+79比100大,结果比700多一点);估算策略 ——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 ——总结估算的策略。 ——灵活使用不同策略,合理都应肯定。 238+158个学生,399个座位够吗?;估算“直觉” ——估算与精确结果的比较(反思); ——经验的积累.;估算的标准 1.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43x4(带200块钱够不够?42估成50) 2. 纯式子的估算。 ——确定一个范围? ——既容易估,又尽量与实际结果接近? ——估计出数量级?85x2583结果大约是200000 ;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测试给我们的启示 ;TIMSS测试给我们的启示 ;保罗用$5去购买牛奶、面包和鸡蛋。当他到达商店时,发现这三种食品的价格如下图所示: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算有意义? A.当保罗试图确认$5是否够用时; B.当销售员将每种食品的价钱输入收银机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