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详解.ppt

发布:2017-04-14约3.76千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 规划与控制;第一节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规划与控制概述 第二节 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原则 第三节 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方法 第四节 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第五节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划分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规划与控制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划分 ;二、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规划与控制的意义 1.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分析可以使造价构成 更合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计价分析可以提高投资控 制效率 3.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4.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成本便于技术与经 济相结合 5.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成本效果最显著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 ;第二节 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原则; 原则一: 设计方案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或,在资金限制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项目功能水平。;; 原则三: 功能设计必须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 ?选择项目合理的功能水平。同时也要根据远景发展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第三节 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方法;一、设计方案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方法 例:某住宅工程项目设计为六层单元式住宅,现有如下两个备选方案供选择。 ; 方案一: 砖混结构,一梯三户,由三个单元组成,共54户。 建筑面积3949.62m2(含1/2阳台面积)。浅埋砖砌条形基础。按该地区建筑节能有关规定要求,外墙为240厚砖墙,内做保温层。内墙为240厚砖墙。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设计,沿外墙和内墙、纵墙的楼板处及基础处均设圈梁,沿外墙的拐角及内外墙的交接处均设构造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方案二: 将砖混结构改为内浇外砌结构体系。经设计人员核定,内横墙厚度为140mm,内纵墙为160mm,选C20混凝土。其它部位的做法、选材及建筑标准均按原方案不变。;解: 1.根据两个方案建立对比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1)平面技???经济指标 因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外墙做法相同,建筑面积不变。但方案二的内墙厚度减薄,所以增加了使用面积。其对比参见下页表所示。 ;平面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从对比可以看出,在保持方案一的平面布局、使用功能不变的原则上,方案二由于内墙厚度减薄,增加使用面积84.78 m2,每户平均增加1.57 m2,增加率为3.03%。 (2)造价 按当时当地市场价格计算,方案一的概算总值为4108494元(含基础、设备、电气,下同),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折合1040.23元;方案二概算总值为4272695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折合1081.80元。如按使用面积计算,单方造价方案一为1468.79元,方案二为1482.56元。参见下表。;方案造价比较表 ; 按单方建筑面积计算,方案二比方案一高41.57元,约高4%。如按使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高13.77元,约高0.94%,大大缩小了两者的差距。 (3)综合比较 从平面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两个因素的分析比较看,方 案二增加使用面积较多,增加造价较少。;2.将其他有关费用计入后进行比较 按该地区有关规定,砖混结构住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需 交14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内浇外砌结构须交7元。方案一 计交55 295元,方案二计交27 647元,计入该项费用后的造 价比较参见下表所示。;计入费用后造价比较表 单位:元 ; 将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计入后,两者的差距又进一步缩小。按建筑面积计算,方案二由未计入该项费用前的4%降至3.28%。按使用面积计算,由原来的0.94%降至0.24%。综合比较后的结果是:每户增加使用面积1.57 m2,多投入252.45元,综合经济效果较好。;3.经济效益 (1)当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售价为4000元时,折算后使用面积售价的经济效益参见下表所示; 售价的经济效益表 ; 在总售价不变情况下,方案二还可降低单方售价。按使用面积计价方法计算,方案二的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售价比方案一低166.15元,即低2.94%。 (2)单方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按使用面积计价的总售价值的对比参见下表所示;按使用面积计价的总售价值的对比表; 单方使用面积售价不变,方案二的全楼总售价比方案一多478834元,约多收入3.03%,经济效益可观。 4.综合评价 综合上述分析,在同等级、同标准的情况下,将砖混结构方案改为内浇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