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完成情况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十一五完成情况报告
篇一:工业“十一五”完成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县关于“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及
“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新兴碳材及精深加工、矿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藏酒藏药等特色工业体系。“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县工业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工业富县”目标完成最好的五年。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是关系全县工业经济今后5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做好全县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天祝县初步完成了工业发展规划。现将规划完成和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1、工业经济良性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县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计到今年年底,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3.14亿元增至6.7亿元,年均增长16.37 %,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1.36%,超计划1.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079亿元增至5.51亿元,完成计划的259%,年均增长35.89 %,超 - 1 -
计划21.89个百分点;工业上缴税金由0.4亿元增至1.8亿元;预计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3.5%,超计划1.5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净利润1亿元,超计划0.9亿元;企业亏损面控制在20%,完成计划的10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5,超计划40个百分点。通过近几年对工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能源、冶金、新兴碳材及深加工、矿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藏酒藏药开发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特色工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铁合金、特种合金、水电、碳化硅、白酒、石膏、水泥、石灰石、毛条、镀锌网围栏、镀锌钢丝、萤石粉、普钢、白牦牛肉系列制品等200多个品种,其中铁合金企业产量达到10万吨/年,普钢产量达到3万吨/年,碳化硅产量达到20万吨/年,原煤产量达到200万吨/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
2、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对全县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培植骨干企业,一批企业逐步做大做强。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比“十五”末增加1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7家。预计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2.5%,比2005年增加了6.4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3亿元,工业对大口径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2%,工业经济已成为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 2 -
3、工业聚集区起步发展,平台效应初步体现。为尽快搭建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7月开始启动建设宽沟工业区,至目前宽沟工业区主干道路、给排水、10KV供电线路、110KV开关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00多万元,基本达到了企业入驻条件。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边建设、边招商、边入园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企业入驻步伐,宽沟工业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3户,项目总投资达到 16亿元。
4、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新兴碳材工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积极调整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碳化硅生产及精深加工这一新兴碳材工业的发展步伐,碳化硅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良好,全县投产和在建的碳化硅项目15个,其中:建成投产的碳化硅企业7户,生产能力达20万吨,在建的碳化硅企业12户,设计生产能力可达80万吨。以碳化硅生产及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兴碳材已成为天祝工业的主导产业,预计到2011年,全县碳化硅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为“十二五”期间把天祝打造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新兴碳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县上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县支柱产业的发展和骨干企业的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建成工业项目48项,完成工 - 3 -
业项目投资30.5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招商引资18.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