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2).ppt
关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2)**第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概述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血液由有形细胞成分和无形成分组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无形成分为血浆内含白蛋白、球蛋白、各种凝血和抗凝血因子、抗体、酶、激素、脂质、电解质、各种代谢产物等。第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症状和体征贫血出血倾向发热黄疸骨痛脾大淋巴结肿大第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病因(一)红细胞疾病1红细胞数量改变(1)各种贫血。(2)红细胞增多症等。2红细胞质的改变,如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或口形红细胞增多症。(4~5.5)×1012/L第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白细胞疾病1白细胞数量改变(1)白细胞减少:如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2)白细胞增多:由感染、炎症、变态反应、癌肿等引起。2白细胞质的改变: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可见。4000~10000/μl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第5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出血性疾病1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异常可分为血小板数量和质的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第7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凝血功能障碍(1)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等。(2)多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循环中抗凝血物质增多。3血管壁异常:血管壁异常包括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第8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引起的临床症状红细胞明显减少时,患者可出现各种组织缺血症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时,患者尚有脾大及黄疸症状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发生各种感染。血小板质或量异常及凝血因子缺乏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关节或器官出血2.肝、脾大及淋巴结肿大第9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缺铁性贫血由于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妇女及婴儿多见,我国小儿铁缺乏的发生率高达80%,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全球约有6~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第10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铁的代谢l.铁的来源和吸收:人体每天所需的铁约为20一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铁(21mg)正常人体每天补充少量铁(1-1.5mg)既可满足需要。发育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2-4mg.2.铁的运输:铁被机体吸收后与血浆中运铁蛋白结合成运铁蛋白复合体,被输送至机体的各种组织。第1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铁的贮存: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中。需要增加或铁丢失时,即动用贮存铁。第1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因1.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2.吸收障碍3.慢性失血消耗过多而吸收不良第1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1.组织器官缺氧:头晕、乏力、倦怠、耳鸣、眼花、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胸闷等。2.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口角炎、舌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以及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第15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包括头痛(麻木感、针刺感)、对外界反应差、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等。此外,机体缺铁时抗寒能力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第16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体征除皮肤粘膜苍白外,皮肤及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裂碎,约18%的思者会有反甲。第17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室检查1血象检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超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2骨髓象检查: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第18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