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概论
(一)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 所谓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或自然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创新等一系列新活动,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 组织 控制 领导 创新
3.管理的属性 自然属性: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
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 映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社会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社会属性: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它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操作者
2.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 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3.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诊断技能 分析技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管理理论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
2.罗伯特·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自相矛盾的人物;
提出生产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3.查尔斯·巴比奇(英国)20世纪发展的流水线提供基础。
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奖励。
4.麦克考勒 :倡导制度管理。强调逻辑注意原则和秩序,具有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
(二)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和科学管理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 经营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 3:纪律?4:统一命令 ? ?? ?? ?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 10:秩序??11:公平? ?? ??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三)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人群关系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