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绪 论
重点难点
新闻学:内涵、外延及其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中西新闻学的发展脉络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学习新闻学原理的意义以及学习方法
§1.1 新闻学
§1.1.1 新闻学的内涵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闲暇、新闻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新闻学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1.1.2 新闻学的外延(新闻学的内容)
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
历史新闻学(新闻史)
应用新闻学(新闻采写、媒介经营管理)
交叉新闻学(新闻哲学、新闻文化学、新闻伦理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等)
§1.1.3 新闻学与新闻工作
新闻学提供了一种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的技能技巧。
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1.2 中西新闻学的源流
§1.2.1 西方新闻学的起源与发展
1)西方新闻学从17世纪萌芽,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1690年,德国人波伊瑟发表世界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首次提出“新闻价值”的概念。
⊙1845年,德国人普尔兹《德国新闻事业史》问世,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2)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世界新闻学发展历程
1、世界新闻学萌芽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1644年《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新闻自由口号,主要观点“观念的自由市场”(Free Marketplace of Ideas)和“自我修正过程”(Self-Righting)。
★《论出版自由》主要内容
①反对专制主义控制,认为自由抒发己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力。
②人类幸福是以自由为保证的,而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③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能在真理与谬误的较量中分辨真伪。通过自由讨论,人类才能获取真理。
2、世界新闻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世纪40年代)
李普曼《舆论学》1922年——“固定成见”、“拟态环境”等理论
约斯特《新闻学原理》1924年——“真实性”、“新闻选择”
3、大众传播学的兴起(四大先驱)。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
信息 → 大众传播 → 意见领袖 → 社会公众
★拉斯维尔“五W模式” (阐述了新闻传播的范畴)
Who—Say what—Which channel—To Whom—What effect
传播者—信息————渠道————受众————效果
控制研究/内容分析 / 媒介研究 /受众分析/ 效果研究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
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1.2.2 中国新闻学的理论发展
1、萌芽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后
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玕《资政新篇》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人。
第一篇中国人写的新闻学论文1876年发表在《循环日报》的《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王韬)。
1896年,梁启超《时务报》上发表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提出“监督政府,国民向导”。
2、形成兴盛阶段:“为学术而学术” (清末-1949)
政治背景:在政治混乱中,报业获得相对宽松的自由,提供了新闻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文化背景:追求自由心灵的表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文章。
★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正式开始确立标志:一个研究会,四个人,三本书。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蔡元培校长
◇徐宝璜《新闻学》(1919)——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著作;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中国第一本新闻发展史著作。
◎这批新闻学术著作奠定了中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体现了“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
3、政治新闻学的延续:“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1949-1978)
1949年前,共产党党报新闻学确立,“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1949之后,新闻学研究更加意识形态化,逐渐成为党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
从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到1978年文革结束,中国新闻学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从总体上呈现停顿、倒退、畸变的状态。
4 、学术新闻学的回归:“为学术而学术”(1978-)
1982年,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学原理的教材性理论著作。该书是从文革新闻理论到学术新闻理论的过渡。
§1.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