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塑料大棚》课件.ppt

发布:2018-09-22约3.25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塑料大棚 主要内容 一、塑料大棚的类型 二、塑料大棚的结构 三、塑料大棚的设计与建造 四、塑料大棚的性能 五、塑料大棚的应用 一、塑料大棚的类型 按棚顶形状可分为: 拱圆形、屋脊形 按骨架材料可分为: 竹木结构、钢架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 按连接方式可分为: 单栋大棚、双连栋大棚、多连栋大棚 单栋大棚 多连栋大棚 二、塑料大棚的结构 大棚的结构可大体分为骨架和棚膜,骨架由立柱、拱杆(拱架)、拉杆(纵梁)、压杆(压膜线)等部件组成,俗称“三杆一柱”。 塑料大棚的结构 1、立柱 是大棚的主要支柱,承受棚架、棚膜的重量以及雨、雪、风的负荷。立柱埋置的深度要在40~50cm左右。 2、拱杆 决定大棚的形状和空间组成,以及支撑棚膜的作用。拱杆间距为0.8~1.2m左右。 3、拉杆 纵向连接立柱和拱杆,使大棚骨架成为一个整体。 4、棚膜 可采用0.1~0.12mm厚的PVC膜或PE膜以及0.08~0.1mm的EVA膜。 5、压杆 扣上棚膜后,于两根拱杆之间压一根压膜线,使棚膜绷平压紧,压膜线的两端固定在大棚两侧设的“地锚”上,压膜线也叫“压杆”。 6、门窗 门设在大棚的两端,窗设在顶部或两侧 大棚的门窗 7、天沟 连栋大棚应在两栋大棚连接处设立天沟,主要用于排除雨、雪、水。 塑料大棚的结构类型 (一)竹木结构大棚 钢架结构大棚(无柱) 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 三、塑料大棚的设计与建造(竹木结构) 埋立柱:立柱分中柱、侧柱、边柱三种。选直径4-6厘米的圆木或方木为柱材。立柱基部可用砖、石或混凝土墩,以防柱下沉。也可用木柱直接插入土中30-40厘米。上端锯成缺刻,缺刻下钻孔,用于固定棚架。南北延长的大棚,东西跨度一般是10-14米,两排相距1.5-2.0米,边柱距棚边1米左右,同一排柱间距离为1.0-1.2米。 上拱杆:把拱杆放在中柱、侧柱、边柱上端的缺刻里,通过事先在立柱上钻好的孔,用铁丝固定牢固。若一根竹竿长度不够,可用多根竹午或竹片绑接而成。 绑拉杆:拉杆是纵向连接立柱的横梁,对大棚骨架整体起加固作用。拉杆可用略于拱杆,一般选用直径为5-6厘米的竹竿或木杆,顺着大棚的延长方向,绑在距立柱顶端20-30厘米处。 扣棚膜:不需要通风时,把薄膜黏成一整块,需要通风时,可将多块薄膜相互搭接在一起(重叠处要大于20厘米)以便从接缝处扒开缝隙通风。棚四周塑料薄膜埋入土中约30厘米左右。 上压膜线:扣膜后,在两根拱杆之间放一根压膜线,压在薄膜上,使塑料薄膜绷平压紧,不能松动。位置可稍低于拱杆,压膜线两端固定在大棚两侧的地锚上。 装门:用方木或木杆做门杠,门杠上钉上薄膜。 四、大棚的性能 (一)大棚内的温度 1. 气温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s) 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保护地因获得并积累了太阳辐射能,而使保护地内的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气温的作用。其大小可用室内外温差表示。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透明覆盖物对太阳短波辐射(可见光)的透过率高于长波辐射(热辐射),造成能量的截留。 保护地设施阻断了室内外气体交换,减少了对流散热。 ①气温的日变化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日照时数少,这样,白天增温较少,因此,棚内昼夜温差一般在10~15℃,而夏季则相反,太阳高度角较大,而且,日照时数也较多,因此,温度差较大,一般在20℃以上。 ②存在棚温逆转现象 在无多层保温覆盖的塑料大棚中,日落后的降温速度往往比露地快。这时如果再遇到冷空气入侵,特别是有较大北风后的第一个晴朗微风的夜晚,常常出现棚内气温反而低于棚外气温的现象。 春季为害较大。大棚内棚温逆转的时间可持续8~12小时,持续时间越长,逆转的温差愈大。一般逆转温度可达0.2~2.9℃。 ③ 大棚内的局部温差 白天大棚中部偏高,北部偏低,相差约2.5 ℃ 。夜间大棚中部略高,南北两侧偏低。 2. 大棚内的地温 棚内地温也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气温相似,但滞后于气温。 地温变化与气温相比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 大棚内的光照 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与薄膜透光率、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大棚方位和结构等均有一定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为外界自然光照的40~60%。 ① 光照的季节性变化 ② 大棚方位对光照的影响 东西延长的大棚比南北延长的大棚透光率高,但光照分布的均匀度要低些。 ③ 大棚结构对光照的影响 一般因薄膜老化可减少透光20~40%,因污染又可减少透光15~20%,因太阳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