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上辅导(二)
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南京电大 杨文珊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从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及传播科学三方面论述了信息管理与它们的渊源关系及其各自的主要内容。
【教学媒体】
《信息管理概论》: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资源?两者有何关系?
2.信息科学研究内容有哪些?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3.信息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色是什么?
4.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观点是什么?
5.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6.如何用信息的观点来看待管理活动?信息管理工作在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如何?信息管理思想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管理学思想?
7.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8.社会信息交流有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内容有哪些?
9.网络信息交流与传统信息交流相比,在理论模式及交流手段上有哪些不同?对信息管理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资源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指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指的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二)信息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1、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三类。
物理信息指无生命世界的信息,
生物信息指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包括一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状态的描述。
2、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指只考虑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本身,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及效果,它是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
语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
语用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价值与目的,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3、按照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划分,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三)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特征指的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所特有的现象,是信息的本质属性。
1、普遍性与绝对性。信息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通存在性以及绝对存在性。
2、特殊性与相对性。信息具有因主体不同而呈现出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3、可共享性。信息不因一方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而使信息量减少,相反,有可能导致信息量的增加。
4、可识别性。信息反映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状态的改变方式,人们可以对此状态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判断。
5、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6、可存贮性。信息可以通过符号表现,而符号可以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之上以便更有效地保存与传递。
7、可传递性。信息从信源经过一定的信道,排除噪音的干扰,最终到达信宿,从而完成了普遍意义上的信息传递的完整过程。可传递性决定了信息具有可扩散性与可传输性。
8、表征性。通过信息的表征,可以间接地把握事物本身。信息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利用信息的表征性,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在管理、生产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
9、动态性。无论何种事物,它的运动都会在特定阶段产生特定的特点,表现出特定的信息现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事物的运动会发生变化,由此表现出不同于前一阶段的信息现象。
(四)信息的作用
1、通过信息,宇宙间万物得以有序运行;
2、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3、依托于信息,人类社会的文明得以创造、继承和发展;
4、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管理的灵魂。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与材料和能源一起被看作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二、信息资源
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只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无论信息资源是以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是以文藏;实物、数据库等载体记录下来的,其信息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如信息生产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服务人员、信息传递人员等。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