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技术模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技术模块
1.墩台基础施工
1.1.设计资料复核
1.1.1地质资料
桥梁工程在设计时,对每一个墩台位置都进行了地质钻探,以确定墩台位置的地质情况。但设计钻探是抽查性质的,由于钻探点位置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出现不能全面反映墩台位置实际地质情况的现象。因此,施工前要对墩台位置(尤其是扩大基础位置)的地质情况进行复核。
复核方法可以采用钻探方法,对于较浅的扩大基础也可以采用挖探坑的方法复核。探点位置要选在墩台基础范围内,尽量远离原探孔位置。如果发现地质与原设计资料不符,进行进一步落实后,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以便采取响应措施进行处理。
1.1.2水文资料
任何一个桥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之间都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时间间隔。而水文情况受气候及季节的影响非常大,施工时的河流情况及地下水位高程可能与设计水文资料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施工前要对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进行符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墩台基础开挖、支护以及降水等的施工方案。
1.2基础施工
1.2.1扩大基础
1.2.1.1土质基坑开挖
对各墩台控制测量定位后,对基坑进行放样,然后即可进行开挖。放样时,基坑各边预留0.5米的工作边。如基础设计有凹角,开挖时应尽量取直。扩大基础施工尽量在枯水季节进行。根据场地限制,可采用放坡开挖和不放坡开挖,现分别叙述如下:
1.2.1.1.1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是一种比较简单且经济的方法,在施工场地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一般优先采用。开挖时,尽量采用机械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1.2.1.1.1.1开挖
开挖一般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自卸汽车配合外运。常用机械设备如下: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进场日期
备注
1
挖掘机
PC220-6
2
装载机
ZL50
3
自卸汽车
北方奔驰2629
1.2.1.1.1.2边坡坡度
放坡坡度根据土质不同而异,根据桥涵施工规范要求如下: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1
1:1.25
1:1.5
碎石类土
1:0.75
1:1
1:1.25
粘性土、粉土
1:0.33
1:0.5
1:0.75
极软岩、软岩
1:0.25
1:0.33
1:0.67
较软岩
1:0
1:0.1
1:0.25
极硬岩、硬岩
1:0
1:0
1:0
(摘自《铁路桥涵施工规范》p7)
1.2.1.1.1.3基坑排水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开挖的同时要进行基坑排水。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在基坑四角设集水井,集水井深度应该保持在基坑开挖面下1米左右。在各集水井内放置污水泵进行排水,水泵的功率根据地下水水流的强弱选择。
1.2.1.1.1.4基坑底处理
机械开挖不能直接到位,应留0.2米进行人工清底,防止机械超挖,扰动基底原状土,降低基底承载力。对于土质基底,清底完毕后要进行夯实。基底要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与设计标高误差不许超过±5cm。
1.2.1.1.1.5基坑放坡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a.在基坑上口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冲刷坑壁,甚至导致塌方等事故发生;
b.坑沿顶部如有动载,动载与坑沿间设置不少于1米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应增宽护道或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c.基坑顶弃土堆距离坑沿不应小于基坑深度,以保证坑壁稳定;
d.如基坑深度过深(超过5米)或为砂类土,应在坑壁中间位置设置1米宽的平台,以增加坑壁的稳定性。
1.2.1.1.2不放坡开挖
当基坑开挖时受到场地限制,不具备放坡条件时,采用不放坡垂直开挖,因此,需要在开挖的同时对坑壁进行支护。
1.2.1.1.2.1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采用工字钢、木挡板结合桩顶拉锚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
坑底坑壁
坑底
坑壁
地面
木挡板
工字钢
拉锚桩
基坑支护立面图
坑壁
木挡板
工字钢
拉锚桩
基坑支护平面图
拉锚桩的埋设位置一定要设置在坑壁破裂面以外,否则不能起到拉锚作用。拉锚可用钢筋或钢丝束,但截面积必须经过检算,保证能提供足够拉力。
工字钢的规格选用、间距和打入坑底深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计算确定(工字钢受力为一次超静定)。
一般情况 下,木挡板采用紧密铺设方式。如果地质情况允许,也可采用间隔铺设。
1.2.1.1.2.2出土方式
如果积坑深度较浅,可以采用机械开挖;如果较深,可以在基坑上口搭设平台,采用人工挖土,卷扬机提升出土。
如果地下水位高于设计基底标高,可采用集水井的方法排水。若水流较强,亦可采用井点降水方法。
1.2.1.1.2.3安全措施
a.为防止开挖过程中发生塌方,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要安装一次木挡板;
b.木挡板要采用材质较好的木板,厚度根据长度(工字钢间距)确定;
c.施工中要随时检查,防止出现木挡板受力不均和应力集中现象。检查时除观察木挡板是否变形和开裂外,可用小锤敲击,受力小者
显示全部